肢端易發生不易控制的足癬感染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第1期(輕微主訴期)的症狀表現,患者僅感覺患肢皮溫降低怕冷,或輕度麻木,活動後易疲勞,肢端易發生足癬感染而不易控制。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動脈血管內壁上形成,並隨著斑塊增大、管腔狹窄,管道通暢性受到影響,流向下肢的血流減少,狹窄到一定程度甚至完全堵塞時,供應下肢的血流不能滿足需要,就出現下肢缺血癥狀。
肢端易發生不易控制的足癬感染要注意和下面疾病相鑑別診斷:
由於周圍血管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的面板較易損傷,且不容易發現和自愈,因此,糖尿病患者易發生多種面板及軟組織感染,臨床上以癤、癰、毛囊炎、汗腺炎、頭部乳頭狀皮炎等細菌感染為多見,可發生各種化膿性感染;真菌也是糖尿病患者面板感染的常見致病菌,表現為足癬、手癬、婦女外陰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在輕微的創傷如足底的壓瘡,趾甲修建過短,足癬治療不當均可引起繼發感染,且出現感染後不易得到控制。
足癬是由真菌感染足部所引起的最常見淺部真菌病菌,我國民間稱之腳氣或溼氣。本病主要病原菌是紅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毛癬菌和玫瑰色毛癬菌等。此外,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也屢見報告。足癬以中青年發病菌佔多數。兒童老年患者較少見,這可能與這些人活動少、趾間較乾燥有關。
大多數懷疑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性患者,建議到正規醫院的血管外科進行明確診斷,通常情況下專科醫生會詳細詢問病史並進行體格檢查,例如肢體的脈搏觸診及腹部和股,動脈的聽診都是診斷所必需的,醫生會根據脈搏的強弱或消失和雜音的出現,還可根據靜息痛、感覺異常或麻木等症狀,以及肢體組織營養障礙、潰瘍或壞疽等,可初步做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診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