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易發生不易控制的足癬感染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第1期(輕微主訴期)的症狀表現,患者僅感覺患肢皮溫降低怕冷,或輕度麻木,活動後易疲勞,肢端易發生足癬感染而不易控制。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動脈血管內壁上形成,並隨著斑塊增大、管腔狹窄,管道通暢性受到影響,流向下肢的血流減少,狹窄到一定程度甚至完全堵塞時,供應下肢的血流不能滿足需要,就出現下肢缺血癥狀。
肢端易發生不易控制的足癬感染的檢查:
詳細的詢問病史,仔細的體格檢查,例如肢體的脈搏觸診及腹部和股-膕動脈的聽診都是診斷所必需的。根據脈搏的強弱或消失和雜音的出現,還可根據靜息痛、感覺異常或麻木等症狀,以及肢體組織營養障礙、潰瘍或壞疽等,可初步做出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診斷。X線來片顯示動脈有斑狀鈣化,無損傷血管檢查踝/肱指數可<1,嚴重者可達0.5以下。動脈造影可顯示動脈呈多處伸長扭曲狀,管腔瀰漫性不規則狹窄或節段性閉塞等可明確診斷。病人可伴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腦卒中等,對診斷有幫助。但X線攝片無動脈鈣化、血脂亦正常者,不能除外動脈硬化性閉塞的存在。為進一步明確病變部位及確定治療方案,仍需完善以下幾項主要輔助檢查。
下肢血管彩色超聲:
這種檢查是無創、無痛的,可以基本判斷患者下肢血管病變的部位,狹窄程度,血管內血流狀況。
踝/肱指數:
這項檢查非常簡單而且具有無創、易耐受、可重複等優點,我們通常認為,踝/肱指數≤0.9就考慮存在下肢缺血。
多排螺旋CT動脈造影檢查:
通過檢查後的三維重建技術,可通過血管重建瞭解下肢血管內血液充盈情況,瞭解下肢血管狹窄部位、狹窄程度,指導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
下肢動脈造影:
是血管疾病診斷的“金指標”,尤其是對於病情較為複雜的血管疾病可作出準確的判斷,但因其屬有創檢查,部分患者不易接受。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