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鮑秀蘭

  坐位姿勢運動發育:是臥位與立位的中間體位,其主要特點是:

  1、發育順序為全前傾→半前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

  2、與平衡反應密切相關。如拱背坐時前方平衡反應發育完成,直腰坐時側方平衡反應發育完成,扭身坐時後方平衡反應發育完成。

  3、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關肌群發育的過程。  

  新生兒期:屈曲佔優勢,脊柱不能充分伸展,扶其肩拉起時,頭向後仰,呈坐位時全前傾,頭不穩定。

  2~3個月:脊柱明顯伸展,坐位時脊柱向前彎曲呈半前傾姿勢,頭可豎直。

  4~5個月:扶持成坐位時脊柱伸展,為扶腰坐階段,頭部穩定。

  6個月:可以獨坐,但需雙手在前支撐,脊椎略彎曲,呈拱背坐。

  7個月:脊柱伸展與床面呈直角,是坐位的穩定階段,稱為直腰坐階段。

  8~9個月:直腰坐位穩定,可以左右迴旋身體,稱為扭身坐階段。可以在坐位上自由玩,也可以由坐位變換成其他體位。

  坐位控制能力發育的必要條件:

  1、控制頭部的能力發育成熟。

  2、在俯臥位上上肢有支撐性,從肘支撐至手支撐。

  3、脊柱伸展至第三腰椎(相當於正常小兒6~7個月的脊柱發育水平)。

  4、髖關節能充分彎曲,並與軀幹出現分離動作。

  5、軀幹(體軸)具有迴旋能力,即肩與骨盆間的扭轉能力的發育。

  6、軀幹的矯正反應與平衡反應建立。

  7、上肢保護伸展反應出現。

  8、具有姿勢轉換的能力,即從臥位向坐位轉換,從坐位向四點支援位轉換。

  具備1~4項的條件,即可獲得比較實用的坐位。再具備5~8項,小兒就可以在坐位上自由玩耍,不會向任何方向倒下,可以進行各體位轉換。  

  阻礙坐位控制能力發育的因素

  1、缺乏上述必需條件的1~4項。

  2、臥位平衡反應(傾斜反應)發育不成熟。

  3、姿勢緊張異常。

  4、原始反射殘存。

  5、有異常的運動。

  促進寶寶坐位穩定性的方法

  1、伸腿坐位平衡訓練:

  ①目的:為伸腿坐位的平衡做準備。

  ②操作方法:家長與寶寶均取床上伸腿坐位,家長將兩下肢放於寶寶兩下肢旁。首先輕輕搖動寶寶的兩側臀部,使之產生緊張。然後家長使寶寶身體向一側傾斜,使體重負荷於一側臀部上,之後用一隻手扶持負荷體重側下肢,另一隻手扶持寶寶的中樞部位,如腰部、肩部等,使寶寶身體向家長扶持的下肢側(負荷體重側)傾斜。然後用扶持寶寶中樞部位的手向前推寶寶的軀幹,使之迴旋。

  產生的反應是多方面的:①寶寶的體重進一步向傾斜側移動。②頭向對側迴旋,根據促通刺激程度,有時還會出現屈曲。③非負荷體重側軀幹側屈,然後迴旋。④非負荷體重側下肢出現屈曲,負荷體重側上肢向對側伸展。

  2、球上坐位平衡訓練:

  ①目的:促通頭部與軀幹的前屈,上肢向前方伸展;抑制軀幹的過度伸展。

  ②操作方法:寶寶伸腿坐於球上,家長可在寶寶的前方或後方。對寶寶的支援部位要根據寶寶的不同狀態從中樞向末梢部位變換。在給予相應部位支援後,等待反應。然後向後方推球,寶寶出現的正確反應是頭的屈曲、兩下肢向前方伸展,軀幹前屈。如果反應弱,軀幹不能充分前傾時,也可以握住雙肩向前方牽拉,讓寶寶學習軀幹前屈的感覺。同理可向前方或側方推球,寶寶應出現與球運動方向相反的軀幹屈曲。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