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任醫師 符煒

  這裡就簡單介紹一下Nature雜誌裡關於“腸癌是怎樣吃出來的”研究介紹吧。  

  高蛋白飲食是結直腸癌發生的重要誘因

  飲食尤其是高脂高蛋白的飲食,是導致結腸癌發生的重要誘因。在中國,結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發病率在大中城市已經上升到第二位,
而且患者年齡也偏向年輕化,35歲以內的發病率也是越來越高。大中城市的居民普遍的高蛋白高脂肪飲食也從側面證實了高脂高蛋白飲食與結腸癌發生的關係。  

  言歸正傳!!!

  高脂高蛋白飲食為什麼會導致腸癌發生?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名詞,叫“腸道幹細胞”。

  腸道幹細胞

  幹細胞,是一種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細胞,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和人體的潛在功能,醫學界稱為“萬用細胞”。就好像是“新兵訓練營”,新兵在經過訓練後,可以成為通訊兵、坦克兵、炮兵、偵察兵等不同的兵種。 

  “腸道幹細胞”也是一樣,隱藏在腸粘膜下一個叫“基底隱窩”的地方,正常情況下向腸粘膜方向遷移,在遷移的過程中根據需要分化形成不同的腸粘膜細胞,來補充因為正常代謝而死亡脫落的腸粘膜細胞。但在非正常情況下,就不一樣了。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給小鼠餵食高脂飲食後,腸道幹細胞的數量急劇增多,還生成了其他細胞的細胞池——它們與幹細胞相像,自身可以無限地增殖及分化為其他的細胞型別。這些“幹細胞樣”的細胞就是大隱患,在高脂飲食的刺激下,獲得了幹細胞的特性,也就是說,這些假幹細胞的大量出現,導致會分化形成無功能的細胞,從而在腸壁中形成腫瘤。 

  假幹細胞大量出現,形成腫瘤

  另外一項德國進行的研究,發現高脂高蛋白飲食導致腸道菌群改變,從而增加大腸癌的發病風險。

  腸道菌群

  腸道中有三類細菌,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其中有益菌也稱為益生菌,主要是各種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各種維生素,參與食物的消化,促進腸道蠕動,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長,分解有害、有毒物質等。中性菌,即具有雙重作用的細菌,如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在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從腸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就可能引發許多問題。有害菌數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長,就會引發多種疾病,產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質,就會導致腸癌發生。人體的健康與腸道內的菌群結構息息相關。  

  腸道菌群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通過個體的適應和自然選擇,菌群中不同種類之間,菌群與宿主之間,菌群、人體與環境之間,始終處於動態平衡狀態中,形成一個互相依存,相互制約的系統,因此,人體在正常情況下,菌群結構相對穩定。

  但在高脂高蛋白的飲食刺激下,會導致菌群結構發生變化,就像這項德國研究的過程所提示:研究人員將兩組易感結直腸癌的小鼠分別投喂高脂和低脂飲食,收集小鼠糞便,檢測兩組小鼠糞便中菌群的變化。經過一段時間餵養,兩組小鼠糞便中的菌群出現了差別,高脂飲食組小鼠的大腸癌發病率顯著增高。研究者又將高脂飲食組小鼠糞便中的菌群提純培養後種植到低脂飲食組小鼠腸道,結果低脂飲食組小鼠的結直腸癌發病率也顯著上升。這麼一個交叉驗證的實驗,有效地驗證了腸道內的菌群種類和比例的改變可以導致結直腸癌發病率的變化。  

  腸道內菌群種類和比例的改變導致結直腸癌發病率變化

  裡應外合,導致腸癌

  所以,這兩項研究分別從兩個角度揭示了高脂高蛋白飲食對腸癌發生的影響,一個是大量增殖的“幹細胞樣”細胞在腸壁中作為內應,另一個是菌群結構紊亂的腸道細菌在腸腔中作為外合,兩相合力,裡應外合,從而導致腸癌的發生。

  所以我們應當注意,脂肪和蛋白質都是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但過猶不及,在日常飲食中,我們要合理補充脂肪與蛋白質。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