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科 副主任醫師 葉利群

  中醫膏方俗稱“膏滋藥”,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膏方不同於其他補藥、補方,它具有補中寓治,治中寓補,補治結合的特點,且膏方服用方便,便於儲存。  

  中年女性更需調理

  人的一生從胎兒形成到衰老是一個漸進的生理過程,女性根據其生理特點可分為新生兒期、兒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絕經過渡期和絕經後期6個階段,這些變化體現了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發育、成熟和衰退的生理過程。其中性成熟期是指卵巢功能成熟(性激素週期性分泌及排卵)的時期,又稱生育期,一般自18歲左右開始,歷時約30年,此階段女性統稱中青年女性,生殖器官及乳房在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作用下發生週期性變化。女性經帶胎產乳的生理特點也在此期體現的最為明顯,中醫學認為經帶胎產乳產生機理以腎-天癸-衝任-胞宮生殖軸為核心,是臟腑、天癸、經絡、氣血與胞宮協調作用的結果。  

  中青年女性經歷著腎氣由充盛到衰退的過程,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故中青年女性的自我保養很重要。由於現代社會發展迅速、生活節奏快,中青年女性在承擔一定工作的同時,還肩負生兒育女、照顧家庭的責任,長期的勞累與壓力容易使中青年女性處於亞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通常指在醫院檢查化驗不出毛病,又自我感覺身體不舒服的情況,常以疲勞、失眠、胃口差、畏寒怕冷、情緒不穩定等為主症,可見面色萎黃、月經不調、頭髮脫落早白等。此時,膏方的調理可以很好地緩解上述症狀,使女性面色紅潤、手足溫暖、精神振作、納食馨夜寐安。 

  調理一:補益氣血

  《素問·調經論》曰:“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靈樞·五音五味》雲:“今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也”。《女科百問》指出:“男子以精為本,女子以血為源”。《普濟本事方》也雲:“蓋男子以精為主,婦人以血為主。男子精盛則思室,婦人血盛則懷胎。”故中醫學認為“女子以血為本”。“氣為血之帥”,氣能生血,行血,故補血同時不忘益氣,如朱丹溪雲:“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

  膏方長於調和氣血,保持氣血的暢通,可緩解女性疲勞,改善面色萎黃、黃褐斑等。  

  調理二:疏肝養陰

  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雲:“凡女子以肝為先天,肝陰不足,相火上燔莫制,根本先虧也,急養肝腎之陰,不失延久之計。”“女子以肝為先天,陰性凝結,易於怫鬱,鬱則氣滯血亦滯。”《女科經倫》曰:“婦人以血為本,婦人從於人,凡事不得行,每致憂思忿怒,鬱氣思多。”臨床常見女性情緒波動大,易鬱易怒,所欲不遂則抑鬱不樂,甚至悲傷、自泣。故對中青年女性的調養,當謹記以“肝氣調達”為要。

  疏肝並非簡單理解為單純應用大量疏肝理氣行氣之品,對於肝鬱實證,見胸脅滿悶,精神抑鬱或易怒,善太息者,以疏肝解鬱為主。對於肝木乘脾,見乏力倦怠,食納不佳,面色晦暗者,以疏肝健脾為要。肝藏血,血為陰,肝體陰而用陽,故疏肝不忘養陰。膏方配以疏肝養陰,健脾行氣之藥,緩解女性抑鬱、壓力大所致的情志不遂、納寐欠佳等。 


  調理三:補腎養心

  《傅青主女科》一書中特別強調腎的重要性,從月經、種子到妊娠,如“經原非血也,乃六一之水,出自腎中”,“經水出諸腎”。“胎之成,成於腎臟之精”。“逐月養胎,古人每分經絡,其實均不離腎水之養,故腎水足而胎安,腎水虧而胎動”。

  腎為人體的先天之本、陰陽之根,膏方中調補腎的陰陽即可調補全身陰陽平衡,使“陰平陽祕”,月經調,手足暖。“心者,君主之官”,藏神,主神志,心神不寧,表現為失眠、多夢、神志不寧;心腎不交,腎水虧於下,心火亢於上,可於腰膝痠軟、耳鳴、健忘同時見手足心熱、咽乾口燥、舌紅等虛熱表現,且婦女易心血虧虛,故膏方可重補腎養心,調理臟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