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通外科 主任醫師 王輝

  腹腔內粘連而形成的腸梗阻在臨床上極為常見。粘連性腸梗阻除極少數為腹腔內先天性粘連外,大多為獲得性。常見的原因為創傷、炎症和異物如腹部手術,腹膜炎、遺留紗布等。據統計,粘連性腸梗阻中70~90%有腹部手術史,主要是婦科、闌尾和下腹部手術。粘連梗阻部位幾乎均在小腸。腹膜在上述創傷、炎症或異物刺激後發生炎症反應而有大量含纖維蛋白的液體滲出。在幾小時內滲出液即凝固成纖維素性疏鬆的粘連將相鄰臟器的漿膜面粘在一起。這種纖維素性粘連如未被吸收,就有血管和成纖維細胞長入,最後形成牢固的纖維性粘連。腹腔內出血後血液凝固也可通過同樣的過程形成粘連。

  腸粘連不等於腸梗阻。即使腹腔內有廣泛的腸粘連,如腸曲未形成銳角,腸內容物通過無困難,即無腸梗阻。當腸曲粘連成團,影響蠕動波將內容物向前推進,或當粘連造成牽拉使腸曲摺疊成銳角,或粘連形成支點,腸曲環繞而扭轉,或粘連索帶壓迫腸曲,或腸曲在索帶下形成內疝,上述種種情況均可產生腸梗阻。腹部X線透視及平片:可見小腸充氣有張力及液平面。結腸不充氣,鋇灌腸見結腸癟縮無氣,即可確診為完全性機械性小腸梗阻。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手術後早期粘連性腸梗阻,常見於下腹部手術如闌尾切除術後。往往在術後4~5天,腸蠕動已恢復並已排氣並開始進食後,突然出現陣發性腹痛,腸鳴音亢進,可伴低熱,但一般無絞窄現象。如上所述,這種粘連為纖維素性,絕大多數可自行吸收而愈,可給予對症處理,一般不須手術。

  粘連性腸梗阻多數為單純性梗阻,可首先應用非手術治療。腸粘連的病理改變在梗阻發生前早已存在,僅在腸動力紊亂或飽餐等誘發因素下才造成腸內容物通過受阻。隨著腸內容滯留,腸壁水腫和腸管擴張進一步加劇了梗阻。如能將梗阻近端腸腔有效地減壓,往往可使梗阻緩解,如果非手術治療無效,應予手術。絞窄性腸梗阻經短時間準備後及早手術。手術治療的目的是解除梗阻並防止復發。對小範圍粘連或索帶可用銳刀分離粘連或切除索帶以解除梗阻,並將粗糙面內翻縫合以減少再粘連的機會。如腸曲粘連成團難以分離且累及腸段不多時,可將該粘連團切除後作腸吻合。如粘連範圍極為廣泛,分離粘連後為防止再次粘連梗阻,有必要附加小腸排列固定的手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