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幾乎每一組病毒都可引起特異性的嗜心性病毒疾病,心肌炎是心肌發生的侷限或瀰漫性炎症,可原發於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後仍持續緊張、過度勞累、從事重體力勞動與劇烈運動,易發生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各階段的時間劃分比較難定,一般可以6個月以內為急性期,6月至1年為恢復期,1年以上為慢性期。急性期不明確的慢性患者與心肌病難區分,據當前認識與已有證據,有一部分心肌病是由心肌炎演變而來。嗜心性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
  1、實驗室檢查
  (1)一般化驗
  急性期白細胞總數多增高,中性粒細胞為主;血沉可輕度增快。
  (2)心肌酶的測定
  血清穀草轉氨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T酶(CK-IVIB),乳酸脫氫酶(LDH),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H),在急性期均可升高,血清心肌肌鈣蛋白(cTnl或cTnT)於急性期陽性,但cTnl或cTnT陽性或CK及CK-MB的升高對心肌損傷的診斷較有意義。另外.LDH同T酶血清酶譜分析也有價值,正常LDH2>LDH1>LDH3>LDH4>LDH5,若LDH1/LDH2比值大於1.0或LDH1≥總LDH40%,提示心肌損傷。

  (3)病毒學檢查
  早期可從糞便、咽拭子、血液或心包積液中分離到病毒,或自患兒血液中用病毒核酸探針原位雜交法或用聚合酶鏈反應法檢測病毒RNA。在恢復期血清同型抗體滴度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或特異性lgM抗體陽性。死亡病例可自其心包、心肌或心內膜中分離出病毒或特異性熒光抗體檢查陽性。電子顯微鏡檢查心肌壞死,病變附近可看到病毒顆粒。
  2、X線檢查
  輕症者可正常,伴心力衰竭或遷延不愈者心臟均明顯擴大,左心室較明顯,心搏動減弱,肺淤血,肺水腫,有時可有少量胸腔積液。
  3、心電圖檢查
  主要表現ST段偏移,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也常出現低電壓、QT間期延長,各種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縮、陣發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或纖顫、房室傳導阻滯等。
  4、動態心電圖
  可連續監測24小時心電生理的變化,對於疑似心肌炎而缺乏明確心電圖改變及心律失常者有一定價值。
  5、超聲心動圖
  重症者可見左室擴大,室間隔及左室後壁運動幅度降低。輕症者心臟可完全正常。
  6、心肌損傷標誌物監測
  急性期或心肌炎活動期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TnT、TnI對心肌損傷的診斷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
  7、心臟磁共振成像
  對診斷心肌炎的敏感性達100%,特異性達90%一100%。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