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性肥胖病主要表現為在肥胖基礎上出現痛性結節或脂肪塊。痛性肥胖症是少見的病因不明的自主神經系統疾病,表現為軀體某些部位皮下脂肪異常堆集,並伴有該部位自發性疼痛。本病由Dercum(1892)首先描述,故又稱為Dercum病。如何診斷肥胖並痛性結節或脂肪塊症狀呢?
1、本病女性患者佔絕大多數,發病年齡多為30~50歲,即育齡婦女,常伴停經過早、性功能早期減退等症狀。主要表現為在肥胖基礎上出現痛性結節或脂肪塊,大小不等,脂肪多沉積於軀幹、頸部、腋部及腰臀部,分佈不對稱。早期脂肪結節柔軟,晚期較硬。隨著脂肪結節增大,疼痛也隨之加重,同時出現麻木、無力及發汗障礙等。
2、疼痛性質為針刺樣或刀割樣劇痛,呈陣發性或持續性,沿神經幹可有壓痛。常伴關節痛,全身性衰弱是突出症狀,但無器質性病變的證據。
3、本病呈慢性進展,常於後期出現精神症狀如抑鬱和智力減退等,以及精神衰退,並有逐漸發展成痴呆的趨勢。
在肥胖基礎上出現特有的疼痛性脂肪結節,根據發病年齡及性別可診斷。
本病可能與代謝障礙有關。也有報道認為與免疫功能障礙有關,但尚未闡明。發病機制不明,過去曾認為與下丘腦及內分泌障礙有關,但Pimenta等(1992)研究證實,本病患者垂體、腎上腺、甲狀腺及性腺分泌功能正常,發現病人存在周圍性胰島素抵抗現象,對糖的攝取和氧化正常,對去甲腎上腺素的反應低下,缺乏胰島素抗脂肪溶解作用,故認為本病可能與代謝障礙有關。可能因異常脂肪堆集影響皮神經而引起區域性疼痛,也可因皮神經變性而導致痛覺減退。另有文獻認為與免疫功能障礙有關,但尚未闡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