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王清賢

  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統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人出生後,各臟腑皆依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養,故稱脾為“後天之本”。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看看脾虛有哪些症狀以及日常調理方法。

  一、脾虛症狀

  1、手腳冰冷

  有些人一到秋冬季節,人體沒有感覺到寒冷,但是手腳會一直處於冰冷不溫的狀態,這就是脾虛生寒的表現。

  2、身體肥胖

  身體肥胖的人,90%都是體質虛弱者。體虛是身體脾胃功能減弱衰退導致的。體虛會導致新陳代謝減慢,機體活力減弱,從而消耗營養的能力減低,營養不能消耗掉於是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

  3、貧血

  脾虛的人容易出現貧血的症狀,別的情況尚且不說,但時常會出現二三次頭暈目眩的症狀,容易精神不愉,難以說笑,難免鬱鬱寡歡,嚴重者還可能出現精神抑鬱。

  4、胸悶氣短

  清晨起床,如果感覺胸悶氣短、頭暈腦漲時,則說明我們的脾胃功能較為虛弱。中醫認為,脾氣一虛,肺氣先絕。也就是說脾與肺的功能是相互影響的。脾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氣短,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

  5、食慾下降

  當溼氣進入體內後最容易傷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液體,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為人體新陳代謝提供新的能量。大多數人在夏季溼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飢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后卻有飽脹的感覺,這也是胃強脾弱的表現。

  6、舌苔厚黃

  舌頭的變化是脾的外在表現。健康的舌頭表面應為紅色,看上去很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輕薄且非常乾淨。如果舌頭邊緣已經出現明顯的齒痕,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同時,在夏季,脾溼的人也常常感覺口內粘膩,舌苔很厚,而且還發黃。

  二、調理脾虛

  1、按揉足三裡

  足三裡是人體的保健要穴,位於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適用於各種型別的脾胃病變。

  2、堅持早睡

  最好在十點半就要上床,十一點就要入睡了,讓身體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因為十一點到三點是膽經和肝經開始工作的時候,這個時候肝膽開始排毒、代謝、養血。

  3、定時起居

  堅持定時起居,定量吃飯,這樣有利於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如果吃飯一直不定時、定量,肝膽每次都要跟著你一起改變,長期已久肝膽會氣血紊亂,損傷脾胃。

  4、節制飲食

  做到“飯吃七分飽,茶喝七成香”,過度飲食只會增加肝膽、胃腸的負擔,使脾胃消化不良。

  5、吃健脾的食物

  (1)栗子: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

  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於脾虛食少,反胃,瀉洩。氣滯腹脹者忌食。

  (2)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

  作用:健脾化溼,清暑和中。宜於脾虛溼盛,食少便稀,暑溼吐瀉。氣滯腹脹者忌食。

  (3)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  

  作用:補益脾胃,養血安神。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溼熱和便祕者忌食。

  (4)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

  作用:補氣健脾,養陰益肺,補腎固精。宜於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洩瀉。溼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

  (5)香菇:味甘、性平。

  作用:益胃氣,託痘疹。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屬於發物,麻疹和面板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6)紅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於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洩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6、揉臍

  一手掌心或掌根貼臍部,另一手按手背,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每次約5分鐘,每日1~2次。此法能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滯,多用於消化不良、胃寒、腹脹、腹痛、腹瀉、便祕的患者。

  7、堅持泡腳暖脾胃

  因為脾經和胃經都起始於足部,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堅持泡腳來暖和脾胃,養氣血。方法:睡前,用40度左右的水漫過腳踝,浸泡10~20分鐘即可,順便用手指按摩足底、足心,通過刺激穴位,打通經絡,將暖和傳導到全身,驅散脾胃寒氣,養護全身氣血。

  8、忌憂思過度

  人有七情六慾,正常時候人體的陰陽處於平衡狀態,而如果憂思過度,就會打破這個平衡,臟腑等功能異常,脾胃開始執行不暢,就會導致氣血紊亂。因此,面對壓力,可以選擇靜坐、站樁等方式來放鬆自己的身體,身體微微出汗,筋骨舒展,以不感到過度勞累為宜。運動後大汗淋漓的專案並不適合,因這種運動方式耗氣傷津,反而會加重氣短乏力的症狀,降低我們的機體免疫功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