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王清賢

  剛過完悅讀中醫兩週年,今又迎來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很多“書蟲”如痴如醉地沉迷於書卷,體驗閱讀的魅力,感受閱讀的樂趣,還在知識的海洋裡昇華自我、陶冶情操!而不少便祕的朋友,卻是愁眉不展,做什麼事情都靜不下心,便祕的苦惱,很多人都懂,想要搞定便祕,聽老中醫如何說!

  慢性便祕即大便祕結不通,指排便間隔時間延長,或雖不延長但排便困難者,臨床表現為排便次數每週少於3次,伴有排便不暢,時間延長,糞便量少質硬,或有排便不盡感。慢性便祕中,經各種檢查未發現器質性病變者,稱為功能性便祕。其在慢性便祕中佔有很高的比例。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往中老年人多見,現在青壯年,尤其青年女性亦不少發病。大多病史較長,從幾個月到數年不等,均有服瀉藥史,有的甚至靠瀉藥維持排便。慢性便祕為臨床常見病,其中醫辨證固分虛實,但實祕易治,虛祕難調,虛祕固分氣、血、陰、陽之不同,與腸腑、肺、脾胃、肝、腎相關。慢性便祕,從中醫理論和臨床實際來看,脾虛便祕佔有極高的比例,換言之,慢性虛性便祕,是以脾虛為核心病機,氣滯、津虧、腎虛乃為繼發或兼夾病機。

  一、病機特點

  1、脾虛運化無力則糟粕形成異常

  脾胃參與飲食物的消化過程,脾主運化水谷,一方面是通過脾氣的氣化和脾陽的溫煦作用,使飲食物化為水谷精微。飲食入胃,經胃的受納和腐熟作用,使其初步消化並下達於小腸,經小腸受盛化物作用,使之進一步消化,分解成水谷精微和糟粕兩部分。但胃和小腸的作用必須依賴於脾氣的氣化和脾陽的溫煦作用,才能將水谷化精微、成糟粕,若脾虛(包括脾氣虛、脾陽虛),則易致化精微、成糟粕的功能異常。成糟粕功能異常,則不能形成正常大便。

  2、脾虛氣機升降失常,腸腑不降

  大便的正常排洩依賴於人體氣機的升降正常,大腸屬六腑,六腑以降為順。脾胃實為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二者雖然相輔相成,但對於慢性便祕而言,胃主降濁功能失常實際是由脾升清功能失常為主導的。

  3、腸道失濡亦源於脾

  “脾氣散精”至全身,為機體組織細胞提供能量營養,其中就包括維持腸壁細胞分泌腸液濡潤腸道,脾“散精”功能異常,則易導致腸道失於濡潤,《素問·太陰陽明論》篇就有“脾為胃行其津液”之說;另外,脾胃氣機升降失常,造成糟粕久居腸腑,水分過度吸收,也是大便乾結的一個原因。古人就有“陽既升而陰又降,則津液無干澀之虞,何患大腸之不通哉”之說。表面看起來是腸腑津液不足,其本則在於脾胃運化和氣機升降失常。

  二、治法

  1、益氣健脾是根本之法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常常不遵循古人“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的告誡,反倒是飲食失節,生冷無度,起居失常,加之濫用瀉藥,更加重了脾胃的損傷,古人云“飢則脾傷,飽則脾困,勞則脾乏,逸則脾滯”,所以現代人雖然食物種類繁多,營養水平提高了,但脾胃的功能卻下降了。所以要解決慢性便祕的問題,首當其衝要健脾復運,恢復脾主運化、升清的功能。益氣健脾應選用人蔘、黃芪、白朮等為主組方,黃芪味甘,氣微溫,入肺脾經,功擅益氣補虛,《本經疏證》謂之:直入中土而行三焦,故能內補中氣……能中行營氣……能下行衛氣。《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謂之:補虛,補脾胃之虛。黃芪升提脾氣,為治療脾虛便祕的要藥,要重用。用黃芪正符合脾得升胃始降之理,清代名醫陳士鐸有“陽氣一升,陰氣立降,安能阻塞哉”之說。其次,健運脾胃,首推白朮,尤須重用,一般都在30克以上。現代研究證明,白朮有促進腸胃分泌的作用,可使胃腸分泌旺盛,蠕動增速。氣虛甚者,可加紅參健脾益氣溫陽,如果恣食生冷或過用苦寒藥損傷脾陽,陽虛生內寒,陰寒凝滯,腸道失於溫通可致便祕。症見排便困難,但糞質並不乾硬,伴腹中冷痛,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遲等,治宜溫脾潤腸通便,用附子、乾薑、白朮等為主組方,亦可加溫腎潤燥之巴戟天、肉蓯蓉、仙靈脾等。

  恢復脾胃功能對於慢性便祕的治療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健脾復運不像是使用瀉下藥,效果立竿見影,所以在糾正飲食起居不合理方面的同時,要告知患者,需做較長期調理的準備。

  2、調暢氣機是關鍵步驟

  六腑以通為用,糟粕內停,邪阻氣滯,故以行氣通腑、洩濁為要。行氣多選用枳實、厚朴、萊菔子、木香、清半夏、沉香,以行胃腸道氣滯。但行氣導滯必須以健脾益氣為先導。

  3、標本緩急,靈活用藥

  (1)對藥的使用

  黃芪、生白朮:黃芪配伍生白朮健脾助運,恢復脾胃功能,協同增效。二藥需久用方見效。尤其對於元氣不足,大便不行卻無脘腹脹滯者,更需守方應用,不可強為通利。

  陳皮、杏仁: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理氣健脾,燥溼化痰;杏仁味苦性微溫,歸肺、大腸經,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既調暢肺脾大腸氣機,又有濡潤腸道的作用。而且二藥平和,無耗氣傷脾之嫌。

  大黃、附子:大黃味苦性寒,具“盪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道”(《神農本草經》)的功效,性走而不守,有“將軍”之名。瀉諸實熱,盪滌腸胃間熱,專治不大便。然其苦寒性猛,使用不當易誅罰無過,損傷正氣(脾氣)。大黃與附子相配,附子味辛性大熱,回陽補火,散寒除溼止痛,虞摶謂之“稟雄壯之質,有斬關奪將之氣,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二藥配伍,附子辛熱之性正可制約大黃苦寒之性,去性取用,行藥勢,大便通而無苦寒傷正之嫌。《金匱要略》大黃附子湯、《千金要方》溫脾湯以作溫下寒積之用。雖然無傷正之嫌,但只作為對症使用,若大便通暢,則考慮減量,不宜過久使用。

  (2)藥用緩急

  緩藥:如決明子、制首烏等,二藥具有通便作用,但作用和緩,若兼有肝陽上亢或精血不足者可用。

  急藥:大黃、芒硝,中病即止,不宜久用。據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大黃主要含有蒽醌類和鞣質兩種成分,二者作用相反,蒽醌類有致瀉作用,起效快,作用時間短;而鞣質具澀腸之功,起效慢,作用緩和而持久,故大黃多在急性、熱性便祕時應用,大便通暢即停服。芒硝兌服,源於仲景《傷寒論》。早兌服較好,否則影響夜間睡眠。

  (3)增液行舟:前醫有增液行舟之法,多用於熱病後期腸燥津虧,如增液湯、增液承氣湯。但對於慢性便祕,過多使用養陰藥有滋膩之嫌,因慢性便祕關鍵在脾,脾乃喜燥惡溼,確有陰傷,滋陰藥要酌情使用。

  (4)養血潤燥:確有血虛症狀,可選用當歸、白芍、生地黃、制首烏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