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松果體鈣化常見於成人,且隨年齡增加而更易出現,約 75%正常成人在CT掃描時顯示有松果體鈣化。其直徑範圍通常為3~5mm,但有時可能會更廣泛些。松果體鈣化面積大,移位,出現在小兒身上,則應考慮到是否有松果體區腫瘤的可能性。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鈣化是正常,但情況嚴重的要注意及時就醫,避免耽誤病情。

  松果體細胞內含有豐富的5一羥色胺,它在特殊酶的作用下轉變為褪黑激素,這是松果體分泌的一種激素。研究發現,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到光照的制約。因此松果體充當了人體的第三隻眼睛,感受光的訊號並作出反應,同時也擔當人體的“生物鐘”的調控中心,最後松果體在人體內執行著一個神經——激轉換器的功能。因褪黑激素能夠影響和干預人類的許多神經活動,如睡眠與覺醒、情緒、智力等。很顯然,松果體在神經訊號與激素訊號之間扮演著“中介人”的角色。

  松果體鈣化移位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松果體瘤:松果體位於間腦的頂上方,主要分泌褪黑素(melatonin),其作用與腦垂體的黑色素細胞刺激素(MSH)相反,使兩棲類面板色素變淺。松果體是神經內分泌的轉換器,起“生物鐘”的作用,並可能抑制性腺的活動。 松果體瘤於1972年由Pellizzi提出,又稱性早熟綜合徵,早熟性巨生殖器巨體綜合徵。係指松果腫瘤引起的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分泌增多(松果體的分泌功能上與腺垂體有拮抗作用)。常見的腫瘤有成松果體細胞瘤,松果體細胞瘤,成膠質細胞瘤,畸胎瘤、生殖細胞瘤、精原細胞瘤,星形細胞瘤、異位松果體瘤等,約佔顱內腫瘤的1%以下,多見於男孩。

  松果體細胞瘤:是發生於松果體實質細胞的腫瘤,可見於任何年齡組,但大多發生於25~35歲年齡段,兒童多為松果體母細胞瘤,男女性別比例基本相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