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超聲科 主任醫師 牛衛東

  幼年性息肉是病理診斷,顯微鏡下息肉內為分化良好而大小不規則的腺體,腺上皮分化成熟無異型增生,間質由大量肉芽組織構成,腺體呈不同程度的囊狀擴張,貯有液體,故也稱黏液性或瀦留性息肉。屬於腸道錯構瘤性息肉,90%以上發生在兒童,成人亦可發病。小兒幼年性息肉是小兒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多為單發,且多位於直腸和乙狀結腸,但亦有多發、位於近端大腸者。

  病因仍不明確,主要有五種推測:

  1、慢性炎症刺激:腸道的慢性炎症使區域性黏膜發生潰瘍,結締組織或肉芽組織形成,表皮、腺上皮及下層組織增生;

  2、慢性機械刺激:堅硬的糞便、腸道寄生蟲等非炎症因素長期刺激,導致黏膜、腺上皮和黏膜下組織侷限性增生;

  3、胚胎組織異位:指機體某一器官內正常組織在發育過程中出現錯誤的組合排列而形成病變;

  4、病毒感染;

  5、遺傳因素。

  無痛性血便是主要表現。大便反覆帶血,便血發生在排便將完時,多在糞便的表面有一條狀鮮紅色血跡,不與糞便混合。少數病例便後自肛門滴鮮血數滴。息肉可突然脫落而大出血。當息肉表面繼發感染時,除便血外尚有少量黏液、膿液。病兒排便時一般無痛苦。高位的大息肉可因腸蠕動受阻或蒂柄牽引腸壁,而引起腹痛甚至腸套疊。低位的息肉排便時可將息肉推出肛門外,可見肛門處一紅色圓形腫塊,如不及時將其送回,可發生嵌頓壞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