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壽”是人類養生和保健所追求的永恆的主題。《素問·寶命全形論》說“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中醫養生觀念幾千年來已經被中國的老百姓所接受,為中華民族繁洐昌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工業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中醫養生學的觀念和方法,任然換髮出極強的生命力。具體來講,中醫養生,是遵循“天人合一”,合於“四時五臟陰陽”的基本法則。這裡的四時,指的是根據四季氣候變化特點,結合每個人的體質差異,臟腑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選擇或者制定飲食、營養和養生計劃。這種的理念,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涉及到我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北京已經進入到了秋天。進入秋季,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隨自然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那麼,如何科學地安排衣食住行,避免天氣變化對人體健康的不利影響,安全度過“多事之秋”,也是我們今天重點探討的話題。
大家知道,秋季是由夏天向冬季的一個過渡時期,北方早晚溫差大,中午則延續了夏天的悶熱。氣候則慢慢由溼熱,轉向乾燥。大家上班或旅遊外出時,應適時關注冷暖變化,適當地添衣保暖。飲食則以清潤為宜,多喝開水、淡茶,多吃時令水果,以減少因為秋天氣候乾燥,導致的眼乾,鼻幹,大便乾澀,甚至便祕,咳嗽,乾咳等一系列秋燥等症狀。同時生活起居方面,秋天天高風勁,秋高氣爽,陽氣漸漸收斂,白天逐漸變短,夜晚逐漸加長。要求我們在空氣質量不錯的時候,多參加一些室外活動,舒暢心情。保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以順應陽氣的“潛藏”規律,使肺氣得以舒達。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養成開窗而居、露頭而睡的習慣。
初秋時節,各地的氣溫日差都很大,所謂的“中午開空調,晚上蓋被絮”,這種氣溫的驟降,就是秋季感冒的主要誘因。平時,我們的鼻腔、口腔黏膜周圍,都附著許多各種各樣的細菌,只因為身體有一定的抵抗力,它們無機可乘,故不能危害身體。可是當我們著涼時,身體的抵抗力大大下降,病菌病毒便乘機長驅直入,侵犯人的身體,從而導致感冒等疾病。瞭解了大致的情況後,接下來我們來仔細分析以下。
衣
俗話說,春捂秋凍。除早、晚氣候稍涼需添衣服外,一般不宜過快地增添衣服,適當凍凍,可提高面板和鼻粘膜的耐寒力,對安度冬季有益。但是,凍要凍得有度,倘若秋末氣候涼寒,則應及時新增衣服。特別是重病、痼疾之人更應適時增衣,以防寒邪內侵、著涼感冒或腹瀉。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突然降溫後往往會誘發中風或心肌梗塞;風溼病人、慢性支氣管炎、喘或胃、十二指腸潰瘍等患者都要倍加註意,謹防秋季氣溫驟降時舊病復發。秋季是腹瀉多發季節,應特別注意腹部保暖,以免給身體帶來麻煩。
食
秋天,氣候乾燥,如果調養不當,人體往往容易發生咽乾、鼻燥、面板乾澀、便祕等秋燥症。故此時飲食調養應以清淡、清補、平補為宜。應適量多飲開水、淡茶、豆漿以及牛奶等飲料;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豆腐、銀耳、蓮子、葡萄,這些食物皆可滋陰生津。要少食辣椒、生薑、酒等燥熱食品。到了秋末,人體精氣開始封藏,進食滋補食品較易被吸收藏納,有利於改善臟腑功能,增強身體素質。對身體素質虛弱的慢性病患者或老年人來說,可適當吃些雞、鴨、魚、蛋類、瘦豬肉、大棗、核桃等,有助於健身、祛病、延年益壽。
住
秋天,地氣清肅,自然界的陽氣由發散趨向收斂。古代養生學家認為,此時睡眠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順應陽氣的生長,使肺氣得以舒張;不宜終日閉戶或夜間矇頭睡覺,養成開窗而居,露頭而睡的習慣;要經常開窗通氣,使室內空氣流通,以利於減少呼吸道感染、頭暈、疲倦等。此外,要保持睡眠充足,神志清醒,以應收斂之氣。居室還應注意有充足的陽光,充足的陽光使室內豁然開朗,陽光有殺菌抗病,清潔空氣,增高室溫的作用,可使人精神愉快,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可以讓心情和身體都放鬆。
行
秋天是戶外活動的黃金時節,天高氣爽,楓林盡染,秋蟲長鳴,大自然的色彩令人心曠神怡,在戶外健身和鍛鍊都是不錯的選擇。此時,尤要注意耐寒鍛鍊,以增強機體適應多變氣候的能力。但運動量必須適度,還需注意增減衣服和補充水分。應根據各自的體質、興趣和愛好,積極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如做操、打拳、慢跑、散步、爬山、登高、跳老年迪斯科、練氣功等。運動時,衣服可酎情穿單薄些,以免出大汗,也有利於提高耐寒能力;有條件的話,到野外郊遊,更可使你感受秋天特有的寧靜,更好地享受這金秋時光。
防
人們從難耐的盛夏走進了“多事”的秋天,只要在以下方面多加防範,我們就會平安無事地度過金色的秋天。
1、防肺疾
中醫認為初秋燥氣滋蔓,溼氣未退,溼邪燥邪合併,易傷人肺氣,極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等。中醫有清熱潤肺之法,可用麥冬30g、菊花15g ,煎水代茶飲用。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的功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好保健飲品。
2、防中風
晚秋寒氣漸長,與燥邪結合,寒主收引、使血管收縮,腦血管病變也因之增多,輕者口眼歪斜,重者倒地不起,此時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也可減少腦血管意外的發生。防止進食過飽,晚餐以八分為宜;日間多喝淡茶,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3、防胸痺
胸痺類似現代醫學的心肌梗死。由於寒氣收縮,隨著血管外周阻力增加,秋季的血壓也會逐漸走高,是胸痺患者最的潛在“殺手”,除了適度鍛鍊如散步、跑步外;晨起喝杯白開水,稀釋血液;接受耐寒訓練,均能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也可常飲活血開痺的開痺飲:枸杞15g、山楂20g,先用開水煎熬山楂2~5分鐘,再用煎熬好山楂水沖泡枸杞作茶飲。
4、防膚損
秋季面板水分蒸發加快,外露部分的面板會因缺水會變得粗糙,彈性變小,嚴重者會產生皸裂。因此,洗浴不宜用鹼性大的用品。要注意面板的日常護理,多吃泥鰍、鰣魚、白鴨肉、花生、梨、紅棗、蓮子、葡萄、甘蔗、芝麻、核桃、蜂蜜、銀耳、梨等食物,能較好地滋潤肌膚,美化容貌。
5、防感冒
秋天是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季節。因為初秋乍寒還暖,機體調節機能很難適應這暴熱驟涼變化。因此,當天氣較冷時要注意保溫,及時添衣;平時要多開窗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在感冒流行時可用陳醋燻蒸居室;經常使用冷水洗臉洗鼻,也有助於感冒的預防。
6、防肥胖
夏天人們出汗多,睡眠不足,食慾普遍下降,體內熱量相對減少,肥胖程度因之改善。到了秋天,情況正好與夏天相反,另外,為迎接冬季的到來,人體還會積極儲存禦寒脂肪,此時稍不小心,就會發胖,這對肥胖病人非常有害。在秋季多吃赤小豆、蘿蔔、竹筍、薏米、海帶、蘑菇之類低熱量食品;有計劃地增加活動量;抓住外出旅遊的大好時節,舒暢心情,增加消耗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7、防水霧
秋冬寒氣與近地氣層中的水汽相遇,凝結成懸浮的小水滴,這就是霧。霧滴在飄移的過程中會吸附象酸、鹼、鹽、胺、酚、塵埃、病原微生物之類的有害物質。這給人們的健康、生活、甚至出行都帶來很大影響。所以霧天最好減少戶外活動,晨練可以暫停;外出時戴上口罩,並將頭髮保護起來,迴歸後要清洗裸露的肌膚;注意交通安全。
8、防抑鬱
秋季草枯葉落,花木凋零,到處是一派肅殺景象,人會觸景生情,出現淒涼、憂鬱、悲愁等傷感情緒。如再遇上不稱心的事,極易導致心情抑鬱。在日常生活中,要處處注意培養自己的樂觀情緒,以理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變化,或走親訪友,登高賞景,令人心曠神怡;或靜練氣功,收斂心神,保持內心寧靜。
9、防傷胃
秋季晝夜溫差懸殊,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天氣轉涼,人們的食慾旺盛,胃腸負擔加重,容易引發胃病。有胃病的人,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胃部的保暖;飲食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不吃過冷、過硬、過燙、過辣、過粘食物、戒菸禁酒;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
10、防中毒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敗,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腸炎、冰箱性腸炎(耶爾細菌腸炎)等胃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在防範時應嚴格做到防止食品汙染,不吃生的、腐敗的和未煮熟的食物;吃水果等生冷食物時要清洗消毒;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隨餐佐食適量生大蒜、生蔥頭等。
11、防寒腿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俗稱“老寒腿”,其發病與氣候發生關係密切。因此到了秋季應特注意對膝關節的保養。首先是保暖防寒;其次要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慢跑、做各種體操等,活動量以身體舒服、微有汗出為度;適當飲用一些中醫師調配的活血散寒藥酒,對防治“老寒腿”有較好的作用。
12、防亂補
陰虛患者的進補和治療在秋季最為適宜。但切忌不要以為秋季氣溫相對平和,是所有虛證進補的最佳季節,而不分寒熱虛實一味濫補亂補。不是虛症,不管在什麼季節中醫都絕不採用補法,使用補藥。在秋季,如果有陰虛陽亢,津液不足的表現,當以滋陰潤燥為主,常用的有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