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鄭玉巧

  情緒出現,愛哭鬧就算了,有些孩子甚至出現不恰當的動作,例如打人、尖叫、咬人……等行為出現,其實這都和孩子發展的能力不足有關,或者是環境中沒有滿足孩子發展需求的刺激,那麼到底這個年紀的孩子爸爸媽媽該怎麼陪孩子玩,才能發展出好情緒、好行為、好腦力呢?下面四個項度的發展重點與策略,爸爸媽媽一定要知道!

  大肢體動作

  許多歐美國家都建議,六歲以下的孩子每天應有1~2小時的大肢體活動,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孩子有好的專注力、學習效率、好體力外,更重要的是,多玩的戶外活動也能滿足孩子感統的需求,也能擁有較多的正向情緒。  

  小叮嚀:有關動作技巧的活動,如踢球丟球或攀爬等,大人的示範有助於孩子建立對該動作的初步印象。如果可以,找些親朋好友帶著和孩子年紀不要差太多的同儕,也會激發孩子”動”的慾望!一歲到一歲半,孩子正在學走路,別因為怕孩子跌倒而不敢讓孩子在戶外走,其實在孩子還不會放手走需要牽時,就能夠讓孩子有在戶外行走的經驗,才能增進孩子的平衡控制。

  精細動作  

  小叮嚀:這時期的孩子,對世界的探索動機是很強的,什麼東西都想摸一摸、按一按、玩一玩,也常放入口中咬一咬,因為他們要用各種感官去認識這個世界的事物,所以爸爸媽媽要注意玩具安全及清潔。手部動作結合視覺發展和認知發展,專注力也影響很大,如果寶寶明明想玩卻容易分心或放棄,會影響寶寶認知的發展,父母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孩子自己找不到適當的玩法,或者是孩子的挫折忍受度較低,因此爸爸媽媽的陪伴對於專注力發展很重要,必要時尋求職能治療師評估及協助。3C產品對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幫助很少,並且對眼睛有害,父母應維持原則不讓孩子玩3C產品,自己也少在孩童面前一直使用3C產品。

  情緒/社交  

  小叮嚀:此階段幼兒喜歡觀察其他孩童遊戲,來擴充自己遊戲的方式。在家可以認真玩,在外面都一直分心,是「正常」的,父母不需因此而擔心寶寶是否專注力不夠。父母在陪伴過程中,少「主導」,多「擴充」,例如寶寶在玩沙的時候,不要要求他一定要做出什麼作品或怎麼玩,但你可以在他旁邊示範一些玩沙工具的操作來吸引寶寶,讓寶寶瞭解沙不是隻用手玩,還可以用工具玩。  

  認知能力  

  小叮嚀:認知的架構取決於孩子體驗和操作經驗,無論是肢體動作技巧或用手把玩物品,都是孩子在提升自己認知的過程。父母在陪玩時,要參與而不是光在旁邊看或是「主導」。擴充寶寶的玩法對孩子來說是有趣的新發現和培養新的經驗!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