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任醫師 榮文舟

  脂肪肝與大腸腫瘤似乎是兩個完全不相關的疾病,但研究發現,脂肪肝患者大腸腫瘤的發生率相當高,他們在年齡40-70歲的199名脂肪肝患者中發現大腸腺瘤的發生率為34.7%。

  非酒精性脂肪肝(簡稱脂肪肝)常與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相伴已為人們所熟知,而脂肪肝與大腸腫瘤似乎是兩個完全不相關的疾病。

  然而,我國香港學者近年報告,脂肪肝患者大腸腫瘤的發生率相當高,他們在年齡40-70歲的199名脂肪肝患者中發現大腸腺瘤的發生率為34.7%,進展性大腸腫瘤(包括結直腸癌、絨毛狀腺瘤或高度異型增生)的發生率為18.6%,較無脂肪肝的健康對照人群(181名)分別高近一倍(21.5%)和三倍以上(5.5%),而在經病理證實的脂肪性肝炎患者中,大腸腺瘤和進展性大腸腫瘤的發生率分別高達51%和35%。

  香港和奧地利的資料資料經過統計學上排除其他因素後確認,脂肪肝與大腸腺瘤及進展性大腸腫瘤的發生獨立相關。而韓國和我國寧波的學者則從另一角度證實大腸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變與脂肪肝明顯相關,他們在體檢人群中發現,大腸腺瘤性息肉患者脂肪肝的伴發率分別高達41.5%和32%,而在無息肉人群脂肪肝的檢出率為30%和20%,二者都有顯著性差異。學者不約而同地一致認為,脂肪肝,尤其是脂肪性肝炎患者是大腸腫瘤樣改變特別是進展性大腸腫瘤的高危人群,應予以重視。

  脂肪肝患者大腸腫瘤或者腫瘤樣改變高發的確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二者共同的不良生活方式特別是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素飲食及體力活動不足等因素有關,而脂肪肝患者過量的內臟脂肪及其代謝產物更可以刺激機體產生多種炎症因子,激發包括大腸在內的多器官慢性炎症和組織損傷,形成易發腫瘤的微環境,最終導致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動物實驗資料也已經證實,內臟脂肪沉積具有明顯的脂肪毒性和促癌性。

  流行病學資料明確顯示,脂肪肝與大腸腫瘤的發生密切相關,而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近年來我國脂肪肝的發生率日趨增高,與之相關的大腸腫瘤也可能不斷攀升,對人群的健康勢必造成更大的威脅。而事實上,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統計顯示,大腸癌的發病率由上世紀70年代的12/10萬增長到目前的56/10萬,上升了3.67倍,年均增速超過4%,成為常見惡性腫瘤排行榜的第二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