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脊柱外科 主任醫師 王巖鬆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身邊不少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做這麼多不同種類的影像學檢查,包括最常見的:X線片、CT、MRI(核磁共振)。他們最多見的想法是:核磁共振檢查費用太高,就拍X線片、CT行不行?或者是聽說核磁共振檢查最好,那拍了核磁共振就不用再拍其他的了吧?

  對於這些疑問,我想首先告訴大家不同的影像學檢查在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及治療中都有什麼作用,以及它們的區別。

  一、腰椎X線片:

  普通X線檢查作為傳統的影像診斷手段,是現階段公眾接受度最高的影像檢查。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中,腰椎平片是不可缺少的,最常見的X線檢查是腰椎的正側位、過伸過屈位。可以對疾病的診斷起輔助參考作用。腰椎X線片上很少看到腰椎間盤突出的直接徵象,多表現為陰性結果,但大多可表現出一系列的非特異性徵象。

  腰椎正側位:

  特點:

  ①腰椎側位片可見到病變引起的腰椎生理彎曲變小或消失;可見到椎間隙前後寬窄程度的變化及普遍的椎間隙變窄,可對稱或不對稱;可見到椎體後緣脣樣肥大增生,椎小關節骨質增生,椎間盤鈣化,Schmorl
結節的出現;在過伸過屈位片中還可見到腰椎有無結構異常(例如椎弓根崩裂、脊椎滑脫等);

  ②可以排除腰椎的炎症、腰椎結核、腰椎原發或繼發腫瘤、強直性脊椎炎等;

  ③在腰椎平片上,可發現腰椎側彎,這是一種保護性姿勢反射,可以緩解突出的間盤對神經根的壓迫。

  缺點:腰椎平片對是否有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的程度、神經根脊髓受壓迫程度等診斷不清,這些均需依靠其他方法來確診。

  腰椎椎間隙變窄:

  Schmorl 結節:

  

  二、CT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它是利用精確準直的X線束、γ射線、超聲波等,與靈敏度極高的探測器一同圍繞人體的某一部位作一個接一個的斷面掃描。CT作為臨床上腰椎間盤突出症常用的診斷方法,具有很多優點。

  特點:

  ①掃描時間短、無明顯的檢查禁忌證、較高密度解析度等;

  ②可以清晰地顯示患者腰椎間盤的具體情況,包括椎間盤突出的部位以及程度,此外還能夠直觀顯示患者神經根受壓的情況;較清晰的顯示各個椎體軸位的骨性和軟組織結構,如關節突、側隱窩等變化;

  ③對腰椎間盤積氣,腰椎間盤及韌帶的鈣化等徵象敏感性較高。

  缺點:

  ①有一定量的放射線損害;

  ②在動態掃描方面有劣勢。

  正常腰椎CT表現:

  

  椎間盤突出CT:

  


  三、MRI(核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是斷層成像的一種,它利用磁共振現象從人體中獲得電磁訊號,並重建出人體資訊。MRI通過對靜磁場中的人體施加某種特定頻率的射頻脈衝,使人體中的氫質子受到激勵而發生磁共振現象。停止脈衝後,質子在弛豫過程中產生MR訊號。通過對MR訊號的接收、空間編碼和影象重建等處理過程,即產生MR訊號。MRI在腰椎間盤突出症診斷中擁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特點:

  ①無創傷,無輻射損傷;

  ②對脊柱和脊髓的解剖顯示清晰,尤其對軟組織解析度高,其矢狀位的成像為一次性成像,有助於準確且全面地觀察突出髓核的形態、位置及突出程度,對遊離間盤有獨到的檢查水平,對Schmorl 結節的發現也具有非常大的價值;

  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間盤的病理改變,用於退變早期的發現。

  缺點:

  ①檢查時間較長,檢查費用較高;

  ②體內有磁性金屬物者不能進行檢查;

  ③橫軸位上觀察椎間盤及韌帶鈣化、關節骨質增生等改變,不如CT顯示清楚。

  椎間盤突出MRI: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方法很多,X線片、CT、MRI三種影像學檢查在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中各有作用。X線平片簡便易行,價格便宜,給疾病的診斷提供直接或間接徵象。CT和MRI診斷準確率均在90%以上。MRI作為診斷的“金標準”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應用中逐漸普及。在醫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結合以上的影像學檢查,能給具體病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全面的保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