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中心 主任醫師 劉蒲香

       食道癌是人體消化系統中比較常見的惡性疾病,目前臨床上治療這種疾病以根治性手術、輔助化療、放療為主要活廳手段,但因不能全部早期發現,半數以上患者已無根治性手術機會。
  食道癌是人體消化系統中比較常見的惡性疾病,目前臨床上治療這種疾病以根治性手術、輔助化療、放療為主要活廳手段,但因不能全部早期發現,半數以上患者已無根治性手術機會。同時由於食管癌病變部位不同而手術方法相同,術後復發、轉移比較常見,而對於這樣的患者二次手術可能性更小,臨床大多采用姑息性手術化療、放療、生物治療、中醫等內件綜合治療,雖已取得一定療效,但仍面臨巨大挑戰。近年來對於食道癌發病機制的研究已成為一個熱點,人們試圖在分子水平上對其生物行為有所認識,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食道癌的靶向治療也有一定的進展z所謂靶向治療就是在分子生物學研究基礎上,以腫瘤細胞為靶點,對腫瘤細胞具有選擇性及特異性的治療。靶向治療開創了食道癌臨床的新領域。
  一、分子靶向治療
  (一)表皮生長因子及其抑制劑

  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是一種跨細胞膜棒蛋白,為酶氨酸激酶(TK)生長因子受體,這種受體在調節細胞生長、分化和存活上有著重要作用。路氨酸激酶受體的過度表達或過度啟用在許多腫瘤中均可見到,如EGF或轉化生長因子α(TGF一α)結合到EGFR上,就能夠通過相應酶氨酸激酶的自身磷酸化作用而啟用受體,從而激發細胞內的訊號轉導連鎖反應使DN.-合成。現在已知EGFR在腫瘤細胞的生長、修復和存活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的過度表達常與預後差、轉移快和生存期短等有關。有研究表明食道癌患者通常EGFR呈現高表達,且與疾病對化療和放療的抵抗相關,阻斷EGFR可使腫瘤細胞生長停止,EGFR酶氨酸激酶活性可以被藥物選擇性地從細胞膜內抑制或被單克隆抗體從細胞外的配體結合位點競爭性地阻斷。

  ZD1839(Iressa,吉非替尼)是苯膠喳鍋瞠琳化合物,一個強有力的EGFR罄氨酸激酶抑制劑,對癌細胞的增殖、生長、存活的訊號轉導通路起阻斷的作用。經研究發現它可以增加DDP、CBP、Taxol、Dacetaxel及ADM等藥物的抑瘤效果=2004年美國臨床腫瘤學年會報道了吉非替尼(醋氨酸激酶抑制劑)聯合塞來昔布治療進展性食道癌患者的療效,該研究評價了口服吉非替尼和CQX-2抑制劑塞來昔布(塞來考昔)對未接受化療的食道癌患者的療效和耐受性。參與該項H期臨床研究的15例患者中的3例為鱗狀細胞癌,12例為腺癌。除1例因食道癌死亡外,對其餘14例進行療效評價,首次療效評價在治療2個月後開始,結果10例(71%)病情進展,3例(21%)穩定,平均隨訪時間為5.5個月,1例患者失訪。對所有15例患者進行耐受性評價,常見不良反應為痊瘡樣皮彥,6例(40%)患者出現1-----2級反應。未見治療相關的3-----4級不良反應。結論顯示,吉非替尼與塞來昔布聯用一般耐受性好。由於研究規模較小,尚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加以確定。但是該項研究中3例患者病情得到穩定,提示其有可能在食道癌患者的治療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EMD72000是完全人源化的抗EGFR抗體,對EGFR陽性的實體腫瘤I期臨床試驗表明具有抗腫瘤活性且具耐受良好,EMD72000聯合EOX(表柔比星、奧沙利銷、卡培他濱)治療低位食道癌和胃癌的試驗正在進行中。

  胃腸間質腫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近年來引起了腫瘤界的廣泛關注,最初是1983年由Mazur和Clark描述的。在這之前,GIST被稱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平滑肌母細胞瘤、上皮樣平滑肌肉瘤。食道近胃底部為食道GIST好發部位。免疫組化染色CDi17(C-kit)有大於95%陽性率。CDi17抗原是細胞表面酶氨酸激酶受體(C-kit)胞外功能區的一個抗原決定簇,它的配體是幹細胞因子(SCF)0SCF啟用C-kit後會引起受體的二聚體化、磷酸化,並且開始胞內訊號傳導途徑,引發一系列的細胞調節過程,包括增殖和分化。儘管C-kit表達於幾種細胞型別中,包括GIST、ICC、肥大細胞、黑素細胞、造血祖細胞和生殖細胞,但是它很少(即使有也沒有這麼大量地)表達於其他的腸道紡錘形細胞腫瘤中,比如平滑肌腫瘤和惡性神經黯瘤(Schwann細胞瘤),因此可用以鑑別診斷。甲磺酸伊馬替尼CImatinbmesylate,ST-571,Glivec,格列衛)是一種α一膠略睫的衍生物,選擇性抑制酷氨酸激酶,包括C-kit、BCR-ABL和血小板來源的生長因子(PDGF)受體。伊馬替尼結合於C-kit的胞內酶氨酸激酶的功能區的ATP結合部位,阻斷磷酸基因由ATP向蛋白底物酷氨酸殘基的轉移,從而抑制細胞元序增殖,並使之凋亡。
  (二)血管生成抑制劑
  血管生成對大多數實體瘤的生長和轉移是至關重要的,新近研究發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中的VEGF-C對淋巴管形成具有相對特異性,其與VEGF的受體VEGFR-3(也稱£1t-4)構成VEGF-C/VEGFR-3旁分泌途徑與腫瘤淋巴管生成密切相關。同時對59例食道鱗癌手術標本組織採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VEGF-C的表達情況,結果42例為陽性,且與病理分級元顯著關聯,但與淋巴轉移高度相關,VEGF作為配體與VEGFR-3結合,起淋巴生成因子作用,通過啟用VEGFR-3刺激血管內皮細胞的有絲分裂,從而促進血管向腫瘤生長。抑制血管生成是控制腫瘤生長的一種重要靶向治療方法,包括抑制血管生長刺激因子(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或它們的受體和阻斷內皮細胞增生。
  已研製的藥物有Bevacizumab(Avastin)和內皮抑素endostatin等。Bevaci?zumab(Avastin,rhuMab-VEGF)是重組人抗VEGF配體單克隆抗體。Endosta?tin是一種內源性抗血管生成因子,分離自血管內皮瘤,能特異性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增生、血管生成和腫瘤生長。
  (三)環氧化酶-2CCOX-2)抑制劑
  近年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類固醇抗炎藥(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可使食道癌的發生率降低50%r-.J90%。而NSAID是環氧化酶(COX)的抑制劑。張氏等對食道癌手術切除標本51例(其中高分化鱗癌21例,中分化鱗癌17例,低分化鱗癌13例)進行COX-2基因蛋白表達檢測,結果正常上皮細胞表達量較少,而癌旁組織及高分化鱗癌表達量最高,提示COX-2參與食道癌的形成。
  COX-2引起腫瘤的機制有兩種,一種認為COX-2通過抑制細胞凋亡參與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另一種認為COX-2使新血管增生,有益於腫瘤生長。有人將COX-2的cREN轉染大鼠腸上皮細胞,RIE-S細胞凋亡能力顯著增強,用COX-2特異性抑制劑SC58125可抑制RIE-S的抗凋亡活性。在內皮細胞與腫瘤細胞培養中,細胞高度表達COX-2,併產生PG、前血管生成因子,同時刺激內皮遷移與試管細胞生長,這一結果可被選擇性COX-2抑制劑NS398抑制,而對照組無高度表達COX-2。還有實驗發現COX-2通過EP受體調節VEGF與腫瘤相關的血管生成。COX-2的高表達與p53.蛋白累積相關,COX-2的過度表達誘導與抗凋亡相關的NF-KB和血管生成因子表達,從而促進腫瘤的發生。
  Souza等用COX-2特異性抑制劑NS398處理人癌細胞株,發現其明顯抑制了腫瘤的生長和增加了凋亡,COX-2抑制劑及其他有關因素結合的治療已應用於臨床,其作用仍然是靶向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