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這個詞,父母輩兒或爺爺奶奶輩兒的人一定不陌生。平時一起床就隱隱作痛,常常疼得不敢活動,下樓梯時膝關節“咔咔”直響,從此走路都成了煎熬,下蹲更是要命的事兒……據統計,我國有1億人深受著骨關節炎的困擾,它更是中老年人關節疼痛的一大常見原因。那麼是什麼把我們的膝蓋磨壞了?得了骨關節炎有哪些症狀?應該如何治療?還能鍛鍊嗎?今天,我們就來一一解答。
什麼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炎之一,是一種非對稱性、非炎症性、無全身性徵象的疾病,也稱退行性關節病。也就是說,它可能只在一個膝蓋發生,也不是因為發炎,也不會在身上別的地方引起什麼症狀,而是由於人的年紀大了,膝蓋老化了,關節逐漸磨損變得粗糙而不能修復。
把膝蓋開啟看看就是這樣
其特徵是關節軟骨發生原發性或繼發性退行性改變,並在關節邊緣有骨贅形成。病理變化以軟骨變性及軟骨下骨質病變為主。
骨關節炎多發生在50歲以後,女性多於男性。這是由於女性在更年期由於激素變化,骨質疏鬆等問題更為突出,所以我們生活中可能更傾向於聽到阿姨媽媽們抱怨膝蓋痛而不是爺叔們。
骨關節炎最常受累的是膝、髖、手指、腰椎、頸椎等關節。下面我們來看看健康的膝關節和骨關節炎的膝關節對比——
左:正常膝關節 右:骨關節炎患者膝關節
X線片對比
骨關節炎的症狀有哪些?
主要有4大特徵:
1、關節疼痛:常發生於晨間,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活動過多,疼痛又可加重。
2、關節僵硬:常出現在早晨起床時或白天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後。
3、檢查受累關節可見關節腫脹、壓痛,活動時有摩擦感或“咔嗒”聲。
4、病情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
骨關節炎了怎麼治療?
骨關節炎讓許多人煩惱,但是臨床上患者對治療的態度還存在誤區,如果有年輕人讀到這裡,需要對長輩進行正確的疏導和教育,如果是患者,請相信醫生的判斷。
由於對這個疾病的不瞭解,臨床上經常會遇到兩種極端情況。一種是病情還比較輕,卻過分焦慮擔心;另一種是病情已經很嚴重了,需要手術治療,對手術存在誤解,甚至寧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也不願接受手術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治療也是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治療原則和膝關節運動損傷一樣,遵循階梯治療的原則。
如何保守治療?
剛剛有症狀,症狀間斷髮生,程度較輕的時候適合保守治療。方法主要有:
1、調整生活習慣和運動方式。
2、避免膝關節負重增大的動作或運動,例如爬山、爬樓、下蹲、跪地等等。
3、加強大腿肌肉力量的訓練,比如直腿抬高練習。
4、再輔助物理治療,比如熱敷、烤電。
很多輕症的病人通過上述治療就可以達到減輕症狀、延緩發展的目的。對於通過上述治療後疼痛症狀緩解不滿意的病人,可以間斷加用消炎鎮痛類的藥物,輔以柺杖減輕關節的負重。如果通過上述這些保守治療措施能夠緩解或控制關節疼痛,能夠滿足個人對日常工作生活的需要的話,就不需要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又包括什麼?
如果服用消炎鎮痛類藥物後疼痛仍然緩解不滿意,或者藥物雖有效,但一旦停藥就疼痛明顯,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的時候需要考慮手術治療了。手術治療的方法有:微創關節鏡清理術、截骨畸形矯正術、單髁表面置換術、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每個手術都有適應症,主要參考骨性關節炎的嚴重程度。具體的手術方案,應該與專科醫生進行討論。
骨關節炎要怎樣預防和鍛鍊呢?
膝關節軟骨退變在30歲以後就逐漸開始了,所以對膝關節的日常保護應及早進行,儘早干預。
1、注意膝關節保暖:儘量穿著長褲(對老年人也可以帶護膝,一方面保暖,一方面防止膝部受傷),不要把膝關節直接暴露在冷空氣中。
2、熱敷:以改善血液迴圈,減輕膝部不適,緩解膝部疼痛和肌肉痙攣,減輕腫脹。熱敷以溼敷為好,如熱氣浴、溫泉浴。也可用熱毛巾溼敷,但注意如果關節有紅腫時應停熱療。高血壓、心臟病者慎用,夏天氣溫高時更需注意。
3、勞逸結合:避免關節過度負重,長時間處於某一體位,特別是小於90°,不要久坐、久站。應適當活動關節,如多游泳,堅持多騎自行車,少走路,尤其是少上下臺階及走不平路。
4、減輕體重:對肥胖人應節制飲食,減少體重,減少關節的承重,多攝取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食物。
5、對有不良姿勢的應儘量予以糾正,使用手杖,柺杖,減輕關節負重。
6、合理使用支具:夾板,護膝帶,彈性粘帶、增加關節的穩定性。
7、加強膝部力量鍛鍊:方法參見前面膝關節運動損傷的相應內容。
8、加強膝關節活動範圍訓練:
坐位垂膝擺動屈伸練習:坐於床邊,患肢小腿下垂,以健肢幫助按壓患肢,增加屈曲。
跪位屈膝練習:患者跪坐在床上,自行向後跪壓,以增加屈膝角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