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心外科 主任醫師 蘇俊武

  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是指在胎兒時期心臟血管發育異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不容小視,佔出生活嬰的0.4%~1%,這意味著我國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臟病患者15~20萬。

  先心病是遺傳和環境因素等複雜關係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環境因素佔絕大多數,主要包括婦女妊娠時服用藥物、感染病毒、環境汙染、射線輻射等。根據患者是否紫紺(所謂紫紺是指面板和黏膜慢性青紫)先心病可分為兩大類,即紫紺型心臟病和非紫紺型心臟病。紫紺型心臟病多為較複雜的心臟畸形,可以有多種畸形,嚴重的畸形常常使患兒早期死亡。非紫紺型心臟病多由於心臟內的左向右異常分流引起,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或由於血液的流出受阻如先天性主動脈瓣及瓣下狹窄、肺動脈瓣狹窄等。

  先心病的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畸形的大小和複雜程度。複雜而嚴重的畸形在出生後不久即可出現嚴重症狀,甚至危及生命。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簡單的畸形如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早期可以沒有明顯症狀,但疾病仍然會潛在地發展加重,需要及時診治。

  先心病一般是無法自行癒合的,均需通過手術或者介入的方法根治。但對於缺損口徑小於0.5cm的室缺或房缺的嬰幼兒,可以無需治療,它不會對患兒心臟功能及生長髮育產生不良影響。

  那麼,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後與正常人一樣嗎?

  心臟手術後病人的生長髮育,活動能力,生活質量與手術的型別、手術的時間有關。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手術效果已經極大提高,目前絕大部分非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及常見的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在適宜的年齡階段及時手術治療後,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樣恢復正常的,生長髮育不受影響,並能勝任普通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需要。一些非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發展到嚴重的程度如出現嚴重的肺動脈高壓甚至活動後紫紺,手術後生活質量下降,複雜的心臟畸形病兒,手術後也不如正常兒童。

  有資料報告,常見的先心病患兒如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等,在幼兒時期接受手術,其壽命與正常人相同;在青少年時期接受手術者接近正常人群;而在中年時期接受手術者則短於正常人,但是長於未接受手術的患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