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任醫師 符煒

  95%的大腸癌是一步步從大腸息肉轉變過來的。這個過程一般需5-10年,但個體差異不同。因為其一般沒有臨床症狀,臨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腸息肉患者出現便血、黏液便、腹痛等異常,而這些症狀也常常缺乏特異性,因此要確診腸息肉還得依賴結腸鏡等器械檢查。  

  大腸息肉其實就是腸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變,通俗地說,是長在腸管內的一個肉疙瘩。大腸是息肉的好發部位,由於很少引起症狀,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往往不易被發現,多數是在體檢或檢查其他疾病時才被發現的。20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內鏡、X線、B超等檢查技術的進步,消化道息肉的發現率大大提高了。

  案例分享:周女士,六年前出現便血2次,開始很緊張,擔心患了直腸癌。結腸鏡檢查發現是乙狀結腸息肉,有兩枚。經切除活檢為良性的腺瘤樣息肉。醫生叮囑要定期複查結腸鏡。周女士術後再未出現便血癥狀,於是也將醫生的囑咐忘在了腦後。六年後再次出現便血癥狀,結果來院檢查發現息肉復發且癌變。從周女士的病例反映出部分人還是抱有僥倖心理或者回避心理:不夠重視、恐懼或拒絕接受結腸鏡檢查、做了息肉切除不願意進行復查,以至於能預防的結腸癌沒有得到預防。  

  切除結腸息肉可阻斷大腸癌的發生  

  息肉會復發,要定期複查

  

  總結一些關於大腸息肉的常識:

  1、結腸息肉是一個內鏡下的診斷,息肉的性質有很多種,包括炎性、增生性 、錯構瘤、腺瘤、癌等等,需要進一步的病理檢查才能明確;

  2、現在的觀點是,95%以上的大腸癌是大腸息肉中的腺瘤癌變而來的,因此,大腸腺瘤是應該儘早治療的。但並不是所有的腺瘤都會癌變,因此無需盲目緊張;

  3、內鏡下治療息肉最常用的就是電切,絕大部分大型醫院都能夠常規開展,一般而言很安全。但是根據息肉部位、大小、形態、病理型別等等,操作難度不一樣,風險也是不一樣的。息肉切除後應該送病理檢查,進一步明確息肉性質和是否完全切除;

  4、最擔心的風險包括:出血、穿孔、息肉切除不完全、心腦血管意外等等。有時候需要追加手術;

  5、目前沒有藥物能夠預防或者治療息肉,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定期複查腸鏡或者鋇灌腸,一旦發現息肉,及時切除。具體複查時間,個人情況不一樣,需要醫生根據每個人的情況綜合判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