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臟大血管外科 主任醫師 楊再珍

  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是胎兒時期心臟血管發育異常而形成的先天畸形,是小兒最常見的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分為非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和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非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中最常見的是室間隔缺損,最常見症狀是活動後心慌氣短,易感冒。大的室間隔缺損甚至出現反覆的肺炎、心衰、活動耐力下降、餵養困難、營養及發育障礙等,體檢時可聽到心臟雜音。

  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的突出表現是青紫,可於出生後持續存在,也可於出生後3至4個月逐漸明顯,在口脣、指(趾)甲床、鼻尖最明顯,而潛伏青紫型心臟病平時並無青紫,只是在活動、哭鬧、屏氣或患肺炎時才出現青紫,晚期發生肺動脈高壓和右心衰竭時可出現持續青紫。家長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上述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一旦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應由醫生決定手術時機。

  最佳治療時機在學齡前

  目前,在先天性心臟病治療上,醫學界主要採用外科手術治療和內科介入治療兩種治療方法。學齡前是多數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的最佳治療時機。以室間隔缺損為例,對於大的室間隔缺損反覆出現心衰的,經內科治療無效,可在出生後1-3個月進行手術治療;對於大的室間隔缺損反覆出現肺部感染以及肺動脈壓力進行性升高的患兒,可在出生後3-6個月進行手術治療;對於一般的室間隔缺損,可在2歲至學齡前進行手術;對於小的室間隔缺損無任何症狀的患兒,可等待觀察至學齡前,如仍未自行癒合,就必須進行手術治療,防止心內膜炎的發生。

  把握機會及時治療

  先心病的治療以心臟直視手術為主,除少數簡單的先心病,絕大多數要通過手術來達到根治目的。以法樂氏四聯症為例,該病佔先心病的12%-14%,是最常見的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四聯症糾正手術的適應症不受年齡限制,從新生兒到成人均可以獲得滿意的效果,但未手術的患者有70%在10週歲以內就會死亡。所以,患者家屬應注意,一定要把握好最佳治療時機,並選擇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選擇經驗豐富、技藝精湛的醫生為患者進行手術。以國內最早的醫生集團——萬峰醫生集團為例。作為國內頂級心外科專家的萬峰教授,率領團隊率先完成9個國內首例高難度心臟手術。其醫生集團匯聚了幾十名國內三甲醫院心臟病專家,現已更名為神州海德醫療集團,尤善治療瓣膜病、先心病和冠心病。

  現在絕大多數先心病都可以通過外科手術獲得滿意的療效,手術成功率也很高。一個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如果能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完全有可能和其他健康的孩子一樣學習工作,成家立業。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