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蛇傷面板科 副主任醫師 陳寧剛

  《黃帝內經•素問》提出:“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中醫認為,脾胃屬土,脾主運化,主運化水谷和水溼。運化水谷是指對食物進行消化和吸收,將水谷消化成為精微物質並將其運輸、佈散到全身。通俗的講:再好的食物吃進肚子裡,也得依靠脾胃來消化吸收,所以說“人以水谷為本”,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如果有病的人,脾氣依然旺盛的話,食慾就會正常,疾病也很容易康復,所謂“脾胃一傷,百藥難施”“脾旺百病除”。

  運化水溼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攝入到體內的水液,需經過脾的運化轉輸於肺,通過心肺而布達周身臟腑器官,發揮其濡養、滋潤作用.二是將全身各組織器官利用後多餘的水液,及時地輸送到相應的器官(如肺、腎、膀胱、皮毛等),變成汗和尿液被排出體外。因此,在促進水液的流通和排洩,維持機體水代謝平衡過程中,脾都發揮著重要的樞紐作用。水溼運化不了,就會化溼生痰。所以脾胃的保養對祛溼而言尤為重要。具體方法如下:

  飲食除溼法

  日常飲食是調理脾胃的重要內容之一,正常人活著離不開一日三餐,三餐規律,則脾胃的運化功能有節律,時作時息,自我調控。而根據中醫一天24小時的子午流注理論,脾胃功能最旺的時刻在於上午,所以人們常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長期節食減肥、過於飢餓或暴飲暴食、肥甘厚味、三餐沒有規律等,日積月累對脾胃的運化都是沒有好處的。

  脾胃喜暖惡寒,儘量不吃或少吃生冷瓜果;在烹飪方面也要注意,烹飪生菜、大白菜、苦瓜等涼性蔬菜時,最好加入蔥、姜,以降低其寒涼性質;冰箱裡拿出來的食物不宜直接食用,應放至室溫或加熱後食用。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儘量食用熱的軟的易消化的,有利減輕脾胃負擔,有利於自我修復。

  情緒除溼法

  《黃帝內經》把人的形體和精神看作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絡的統一整體。人的形體病變可以影響精神,精神狀況又會反作用於形體。與此同時,人體還與外界環境(自然、社會)緊密相連。現實社會中,工作壓力大,社會關係複雜,都會給我們的情緒帶來影響,喜怒悲憂恐等精神情志活動,是五臟功能的具體表現。

  五臟中“肝主情志”,肝出現問題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反之,心情好壞也會影響到肝。而肝又主疏洩、調節氣機,協助脾胃之氣的升降,促進消化和吸收。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保持平常的心態、平和氣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和諧的生活方式和人際關係,要改掉易氣易怒的習慣,有利於疏肝健脾,陽氣不足的人,容易情緒低落,消極悲觀,越是如此,陽氣越是虛,更無力化溼,因此調整心情,積極起來,多行益事,多笑多喜悅,讓陽光溫暖照進心中,化除溼氣,也可以靜坐冥想,凝心靜慮養神。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思維情緒多是散亂的,就導致了能量的耗散。避免情志過激,消除陰暗心理,才能保持精神上的安閒清靜,氣血的執行就能和順,百病不生,得享長壽。《黃帝內經》中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運動除溼法

  運動能加強胃腸道蠕動,加強腸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還可增加呼吸的深度與頻率,促使膈肌上下移動和腹肌較大幅度的活動,從而對胃腸道起到較好的按摩作用。

  傳統祖國醫學認為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體內的陽氣,可以緩解壓力、流通全身氣血,加速溼氣排出體外。具體可以根據自己的個體情況選擇溫和方式進行,如:散步、慢跑、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等,運動量一開始不易過大,應循序漸進,長期堅持。因劇烈運動大汗會耗津傷氣,加重虛寒,故不提倡。也不提倡游泳,泳池水比體溫低,會讓脾胃感到不適。

  運動強度每天最好20-30分鐘,因為運動少氣血流通不夠,氣無法推動水液和精微物質等佈散全身,鬱結於區域性就易造成溼邪。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氣血流動不暢,易致身體調控溼度力差,運動時間最好選擇在上午進行,中醫認為上午是陽氣漸盛的時候,也是脾胃功能旺盛的時候,此時適當鍛鍊可以促進陽氣的產生,也能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現代人很多因為工作緊張,白天沒空,都選擇在夜間進行鍛鍊,而中醫的天人合一的觀念認為,夜晚是人體陽氣收斂、靜養休息的時間,此時鍛鍊讓陽氣擴張,違反了人體的自然規律,反而是消耗了陽氣,不利於人體的自我修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