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鄭玉巧

  導語:孩子進入初中,也進入成長中的一個特殊時期——逆反期。不少家長反映,這個時期的孩子不聽話了,跟父母的話少了,嫌棄父母嘮叨了,甚至還會跟父母對著幹。有些家長也來訪或者電話諮詢該怎樣跟孩子相處。作為中學老師,我想給家長一條建議:多瞭解孩子,多理解孩子,陪孩子一起成長。其實,逆反期正是兩代人共同成長的契機。  

  逆反期孩子的特點

  俗話說:“半大小子,氣死老子。”此話有一定的道理。12~15歲的孩子處於心理斷乳期,被稱為逆反期。逆反期的孩子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是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

  隨著孩子接觸範圍的擴大,知識面也在增加,內心世界豐富了,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有時與父母的價值觀不同。當二者的價值觀發生衝突時,如果家長還像對待小孩子那樣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就會令孩子產生牴觸情緒。如果反覆出現類似的狀況,孩子就會跟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

  二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成熟了,但常做一些在家長看來很幼稚的事情。雖然他們的自我意識強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這時候,如果家長想把自己的建議給孩子,往往會碰壁,遭到孩子的牴觸。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兩種心理狀態: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財產,對子女具有絕對權威;二是把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現,希望子女能實現自己想實現但沒有實現的理想。家有初中生的家長一般都是中年人,正處在年富力強、自認為自己人生經驗最豐富的時期。所以,父母常常想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灌輸給孩子,想讓孩子按自己的設想去生活。這樣一來,“經驗豐富”的父母和逆反期的孩子就形成了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  

  正確解讀孩子的逆反期

  逆反期的孩子,無意挑戰父母權威。有的家長錯誤地認為逆反期的孩子有意挑戰父母的權威。心理學專家說,孩子的逆反期是孩子成長曆程中的一個時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從“他律”通過“自律”、最終整合“他律”與“自律”的過程。“他律”是指孩子在生命的早期,以他人的眼睛看世界、看自己,以他人和社會的標準規範自己的行為。“自律”則是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看自己,行為標準也逐漸特立獨行甚至顯得有些玩世不恭和另類。

  如果孩子總是聽話、永遠是乖乖女乖乖男,這才是父母的大悲哀。孩子正是通過“他律”向“自律”的過渡,最終將自己的人格和行為整合到個人與社會和諧相融的方向,成為“他律”和“自律”有機結合、具有社會和個人責任感的合格社會成員。  

  科學處理孩子的逆反期

  許多人認為,孩子的逆反期是家難期。有的家長無奈、苦悶,無計可施;有的家長試圖以自己的權威高壓孩子;有的家長甚至拳腳相加,尊奉“棍棒下面出孝子”。這些不合理的行為不僅令父母苦惱,孩子也同樣感到痛苦。其實,逆反期正是兩代人共同成長的契機。科學地處理這個時期,能夠讓孩子順利地度過逆反期,也會讓家長少感覺這個階段的艱辛和苦澀。

  一要尊重孩子

  智慧的家長會從孩子的逆反行為反思自己的觀念。有時,孩子的新觀念也會豐富父母的智慧、提升父母的生活。跟孩子相處,不能搞唯我獨尊;否則,就會把孩子從自己身邊推開。

  二要跟孩子做朋友

  有一位學生家長做得很好,他經常看孩子喜歡看的書,經常跟孩子一起下棋,經常跟孩子打遊戲,孩子看他就跟“哥們兒”似的,跟他的交流沒有任何隔閡。  

  三要多傾聽

  美國著名成功學家卡耐基說,人與人之間談話的時候,要留80%的時間傾聽,剩下的20%的時間要帶著啟發對方的問題來說。這也同樣適用於家長和孩子的交流。

  四要多跟老師溝通    

  經常跟老師溝通,可以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同時,也可以讓老師掌握更多孩子的特點。這樣,有利於針對孩子的個性進行培養教育。

  逆反期,不是危險期,而是孩子的一個成長期,是孩子的心理斷乳期。父母應該拿出當年在孩子斷乳期時的細心和耐心,不急躁,多學習,多求助,瞭解孩子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跟孩子共同成長。只要父母做得到位,孩子定會以身心的健康成長回報父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