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讓學習成為幸福感的重要部分
有個媽媽對我說,她早就不指望孩子從學習中獲得快樂了,這讓我覺得很可惜。我一直認為學習、長進、知道人類曾經的智慧、知道世界的祕密,這些經歷都是很美妙的事情,關鍵是不要讓學習變得很苦。
舉個例子,一開始秒針不是很喜歡英語。我故意在他身旁拿英文圖畫書看,一邊看一邊驚歎。他好奇地湊過來,我就假裝“鄙視”他,告訴他“有本事自己看”。我又在家看英文動畫片,他跟著畫面猜情節,我忍著不告訴他,還添油加醋地描繪“國外好看的書和電視多了……”後來,他學英語就來勁兒了,即使有時候學得煩了,想想“外國的好故事”,也能想通。
我要是逼他背單詞,會減損他的幸福嗎?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孩子自己是有向學心和上進心的,關鍵是要調動起來,讓學習成為孩子幸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
點評:很多人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學習和玩耍是對立的,好成績和快樂是水火不相容的。這位媽媽卻讓我們看到了,如果一個孩子的學習“胃口”不被敗壞,對待學習的態度不被誤導,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管理是激勵引導的而不是命令管制的,孩子將會慢慢學會安排,把學習和遊戲協調好。
讓孩子知道作業是個“好玩”的東西,而不是一種懲罰;讓他明白分數和成績是兩回事;和孩子一起為發現問題並最後為解決問題而高興……總之,學習本身能給人帶來極大的愉悅感和幸福感,成人和孩子都如此。
2. 增加“沉浸體驗”
我經常會問自己,小時候最幸福開心的事是什麼呢?記憶最深的是一個停電的夏夜,和爸爸、媽媽、哥哥、姐姐一家人坐在涼蓆上納涼。媽媽開心地唱起了年輕時最愛的歌曲“泉水叮咚”,我們幾個孩子和著媽媽的旋律吹口琴,爸爸也拿出了家裡的笛子應和起來。其實後來我也知道,我們的音調並不優美,可這種感覺確實美妙極了,每每想起來,都能讓我從心裡笑出來。
現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經常會用這個畫面提醒自己,要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快樂和幸福,這樣才能聽到孩子從內心發出的笑聲。
點評:所謂的沉浸體驗是指某件事讓你能夠沉浸於其中,忘記了時間和空間的感覺,是幸福感的指標之一。孩子在注視著你,學習著你的一舉一動。如果你拿出時間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沉浸體驗,那麼他也會學著為自己做同樣的事情。同樣,如果你拿出時間滋養自己的心靈,找到快樂和個人喜好,孩子也會學習做同樣的事情。
Tip 幸福路上的“意外事件”
1、“花了半月工資給孩子買了4 件高檔玩具,結果最受歡迎的反而是外包裝箱裡的白色泡沫。他把白色泡沫掰成小塊做成各種造型,甚至拖著它們去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2 、“我問女兒,你幸福嗎?她大聲說,幸福。我又問,為什麼啊?她歪著腦袋,想了一會說,因為我有弟弟,瑤瑤和王婷(女兒幼兒園裡最要好的2
個小朋友)都沒有弟弟!”
3“、本以為上了小學,約束多了女兒的快樂指數會降低,結果恰恰相反,她反而每天都開開心心去,高高興興回。問她小學哪裡好,她馬上說,上學了就沒有老師逼我吃飯了,多幸福啊!”
4“、我以為帶孩子去國外旅遊能帶給他快樂,結果讓我意外的是,孩子最喜歡的反而是待在旅館裡和爸爸玩遊戲……”
5、“為了讓女兒能在媽媽的陪伴下快樂地遊戲,我帶她參加了親子班。上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小妞兒上親子班的動力其實主要來自於樓下的滑梯玩具和大蘑菇亭子。”
3.幸福也來自“匱乏”
現在的孩子擁有豐富的物質基礎,還有專門的早教班教他們遊戲,很多人都覺得他們要比我們那一代幸福多了。但我卻覺得,很多孩子的童年太過“輕而易舉”了。在我小時候,做很多事情才能吃到一顆糖,這一顆糖就能讓我幸福好久。但是現在的孩子被各種零食、玩具包圍著,這種滿足感已經大大下降了。
現在,我們一家人經常是“不是在公園裡,就是在去公園的路上”。去公園時我從來不帶玩具,但孩子依然玩得很開心:在池邊玩水就能玩半天,突然發現能用石頭、小棍搭個小橋,還會撿撿樹葉、拔拔葉根……雖然“缺少”了玩具,但卻多了讓孩子主動尋找快樂的機會。
點評:幸福的路上,有張有弛、有收有放才是真正完整的平衡。給孩子準備玩具、教給他遊戲的方法,幫助孩子獲得快樂是必要的,但人為的“設計”和孩子真正的需求不可能完全一致。這位媽媽看到了這一點,給孩子留出了自己尋找快樂、創造快樂的空間,而不會幫他把所有的生活都設計好、填充好。
此外,讓孩子有過“匱乏”或“欠缺”的體驗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孩子總是無需努力即得到滿足,沒有經歷過“飢餓”的感覺,反而容易喪失想象力,缺乏生活的動力和激情,難以體驗到真正的幸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