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產科 副主任醫師 馬良坤

  胎兒並不是傳統兒科學描述的那種消極的、無思維的小東西。大量的研究表明:5周起就能對刺激做出反應;8周時能做出許多諸如蹬腳、搖頭等動作;6個月起胎兒就有情緒了,偶爾會發點小脾氣。

  這樣看來,胎兒在孕育過程中,個人的性格、氣質特點就已開始萌芽,具備愛、憎、憂、懼等不同情感。新近的研究表明:胎兒在子宮裡不僅有感覺,而且還能對母親相當細微的情緒、情感差異做出敏感的反應。澳大利亞的洛特曼博士觀察研究了114名女性從妊娠至分娩的全過程,並將她們分為四類:

  1、第一類為理想母親

  “心理測驗證實她們盼望得到孩子”這類母親懷孕時感覺最佳,分娩順利,生下的寶寶身心健康。

  2、第二類為矛盾母親

  “這類母親表面上似乎對懷孕很高興”可是,胎兒卻能注意到母親潛意識裡的矛盾情緒和母親內心深處對他們的排斥心理。這些胎兒出生後,大部分有行為問題和腸胃問題。

  3、第三類為冷漠母親

  “母親不想要寶寶,但她們潛意識又希望懷孕”這兩種資訊在某種程度上全被胎兒接受,這些寶寶出生後,易情感冷漠。

  4、第四類為不理想母親

  “這類母親不願意得到孩子”她們在懷孕階段生病最多,早產率最高,生下的寶寶出現體重過輕或情緒反常。孕媽媽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自身的健康,而且對胎兒的影響極為重要。  

  醫學研究表明:孕媽媽在情緒好的時候,體內可分泌一些有益的激素,以及酶和乙醯膽鹼,有利於胎兒的正常生長髮育。

  孕媽媽在情緒不良的情況下,如在應激狀態或焦慮狀態中,會產生大量腎上腺皮質激素,並隨著血液迴圈進入胎兒體內,使胎兒產生與母親一樣的情緒,並破壞胚胎的正常發育。

  大量調查資料表明:孕媽媽在恐懼、憤怒、煩躁、哀愁等消極精神狀態中,身體的各部分機能都會發生明顯變化,從而導致血液成分的改變,影響胎兒身體和大腦的正常發育。

  經調查:妊娠過程中孕媽媽人際關係對胎兒的健康發育很重要,夫妻吵架、鄰里不和所導致的不良心境對胎兒影響最大。特別是孕媽媽,大聲哭叫時,最能引起胎兒不安和恐懼。而孕媽媽發怒時體內會分泌大量去甲腎上腺素,使血壓上升,胎盤血管收縮,引起胎兒一次性缺氧,從而影響身心健康。

  因此,"孕媽媽應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使胎兒得以健康發展。精神心理因素對胎兒形體影響是如此之大"。這就要求孕媽媽要有意識地培養寬廣的胸懷、愉快的心境、穩定的情緒,家庭內部也要密切配合,努力為孕媽媽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讓孕媽媽充分體會家庭的溫馨,使孕媽媽將良好的外部感受傳遞給腹內的胎兒。這正是中醫“外感內應”胎教理論的落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