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疾病(俗稱“牙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體倍棒”。而且,人們對於口腔疾病的認識逐漸由治療階段,提升到預防階段,所以如何提高口腔健康也就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健康新話題。
齲病(俗稱“蟲牙”)是口腔疾病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是牙缺失、牙體缺損的主要病因。齲病是一個多因素作用的結果(細菌、食物、遺傳、時間四大因素),它與敏感的宿主、口腔致齲菌群的作用以及適宜的底物,而這些底物又必須在口腔滯留足夠的時間。敏感的宿主與宿主自身的因素,如遺傳、發育因素有關。在底物方面,各種糖類的產酸能力與其致齲性呈正相關,排列順序為:蔗糖、葡萄糖、麥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糖醇。山梨糖和木糖醇基本上不能被致齲菌利用產酸,故常用做防齲的甜味替代品,從而有效減少齲病發生。細菌產酸對牙齒產生危害,需要一定的時間(至少2小時),使酸的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夠使牙體脫礦。如果能在飯後2小時之內,我們採用機械或者化學的方法,干擾口腔致齲菌群的正常作用,達到預防齲病的作用。其中刷牙就可以作為有效的方法,達到控制菌群,預防齲病的效果。山東大學口腔醫院口腔修復科孫惠強
下面推薦一種刷牙方法:
旋轉刷牙法:本法可選用中等硬毛或軟毛的牙刷,刷毛不進入齦溝,故牙刷不會損傷牙齦,而且去菌斑的作用較為有力。其方法要點如下:
1. 刷毛先與牙齒長軸平行,毛端指向齦緣,然後加壓轉動牙刷,使刷毛與牙長軸呈45°角。
2. 轉動牙刷,使刷毛由齦緣刷向牙合面方向,即刷上牙時刷毛順著牙間隙向下刷,刷下牙時從下往上刷。
3. 每個部位轉刷2-4個8拍,即刷16-32次,然後移動牙刷位置。
刷牙有個“三、三、三”原則,即每天刷三次,每次刷三分鐘,每次要刷牙的三個面(脣頰面、舌顎面與咬合面)。全口的牙齒應按一定的順序刷,勿遺漏。每次移動牙刷時應有適當的重疊以免遺漏牙面。
對於後面大牙的頰舌側面,尤其與牙齦相接之處,由於其牙的高度有限,上下旋轉牙刷不方便,可以適度增加一些前後向橫刷牙手法,以增加該處清潔效果。
運用牙刷的常規刷牙方法只能清除菌斑的70%左右,在牙齒的鄰面常餘留菌斑,鼓勵使用牙線或其他工具(如牙間隙刷及牙線夾等)。其中以牙線最為簡易。
此外,牙膏可明顯增加刷牙效果。通過牙膏中所含的摩擦劑和潔淨劑來加強機械清潔作用。近年來含藥物的牙膏種類較多,就其作用而言,主要為防齲、抑菌、止血、脫敏及減輕口臭等。比如可通過刷牙為牙面提供區域性用氟的載體。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是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7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齲病下降的主要原因。但藥物僅起輔助作用,清除細菌,主要靠以刷牙為主的機械清掃作用。
關於刷牙效果評價的結論:刷牙仍然是最基本、有效的口腔清潔手段。在沒有已有口腔疾病(如齲病、牙周病等)或口腔疾病已經過完善治療的情況下,通過認真、正確的刷牙,能維持較好的口腔衛生,有效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保持口腔牙齒的健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