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類方劑適用於血虛的病症。血虛與心、肝、脾最為密切。症見面色萎黃,頭暈目眩,脣爪色淡,心悸,失眠,舌淡,脈細,或婦女月經不調,量少色淡,或經閉不行等。常用補血藥如熟地、當歸、芍藥、阿膠、龍眼肉等為主,根據病證的需要和藥物的特性,適當地配伍活血祛瘀、補氣、或理氣之品組成方劑。代表方如四物湯、當歸補血湯、歸脾湯等。本文擬從組方配伍方面結合現代醫學研究對補血劑的組方配伍方法加以探討。
1、配補氣藥
《醫論三十篇》所謂:“血不獨生,賴氣以生之認”,故治療血虛之方劑,常於補血藥中酌配補氣之品,以助生化,使陽生陰長,氣旺血生。誠如《溫病條辨・治血論》所謂 :“血虛者 ,補其氣而血自生。”方如當歸補血湯、聖愈湯等。補氣藥之選用,多以人蔘、黃芪、白朮、甘草等為常用[1]。如《本草求真》曰:“血屬有形之物,必賴無形之氣以為之宰,故參, 芪最為生血之藥”。補血名方當歸補血湯之重用黃芪配當歸、八珍湯之重用人蔘配熟地,皆遵氣旺血生、陽生陰長之理,為“補氣生血”方劑之代表。例如朱丹溪創制的三黃補血湯(黃芪、當歸、白芍、生地黃、熟地黃)、聖愈湯(人蔘、黃茂、當歸、白芍、熟地、川芎)等,亦為“補氣生血”制方原理之運用。若因大失血而致血虛者,則又當著重使用補氣藥,大補元氣以固脫,所謂“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現代研究表明,“補氣生血”的生物學機理,是通過誘導成纖維細胞、骨髓基質細胞和脾細胞等分泌較高的造血生長因子樣活性物質,促進造血幹細胞、祖細胞的增殖分化,進而促進血細胞的生成;通過補氣又可糾正與血虛相伴的機體功能下降,從而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復和外周血細胞的趨向正常[2-4]。人蔘、黃芪等補氣藥能促進和調控骨髓造血幹/祖細胞的增殖、分化,以促進骨髓造血;參、芪與當歸配伍,則能提升紅細胞生成素(EPO)水平,刺激造血細胞的生長、分化和增殖,從而發揮其“補血”之功能,顯示出補氣藥與補血藥的協同增效作用。而對於急性大失血時,補血藥與補氣藥配伍,較之單純之養血補血療效更好[5]。
2、配活血藥
《景嶽全書》指出:“凡人之氣血猶如源泉也,盛則流暢,少則壅滯,故氣血不虛不滯,虛則未有不滯者”。因此,血虛與血淤常互為因果,營血因淤而生新受阻,血淤由虛而淤滯益甚。且補血之品性多陰柔,若單補營血又易妨礙血行。因此,補血劑不宜純用陰柔滋補之品,配伍少量活血化淤或補血而兼有活血作用的藥物,補而能通,既能化淤生新,又可疏通經脈,且可使補而不滯,對於血虛而有血滯者尤為必要。如唐・藺道人《仙授理傷續斷祕方》之四物湯,藥用熟地、白芍、當歸、川芎,原治跌打損傷,血淤腫痛之證,因其通補兼備,補血而不滯血,行血而不傷血,有生新化痛之功,從而被後世奉為主治營血虛滯之證的代表方劑[1]。現代研究表明,活血化淤中藥能促進骨髓微環境的修復和供氧,增強造血基質細胞粘附造血細胞的能力,加強基質細胞和造血細胞的相互作用,介導細胞週期及細胞週期蛋白CDK的調節,從而調節和促進造血細胞的分化和增殖;並能影響細胞凋亡調控基因,保護骨髓造血細胞[6-9]。補血藥與活血化淤藥合用,在促進造血、改善骨髓微環境方面有協同效應,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補血須活血”的科學內涵。
3、配溫陽藥
《銀海指南》所謂“陽虛不能生血,所以血宜溫不宜寒。”陰血不足,血脈無以充盈;氣虛弱,無力鼓動血脈,因此,溫陽藥配入補血藥中既可鼓舞氣血之生長,又能溫通血脈、通暢血行。溫陽生血法之於補血劑中的配伍運用,上溯其源,當以《傷寒論》炙甘草湯之生地、阿膠與桂枝、生薑之配伍者為先導,生地、阿膠滋陰養血,充血脈,佐以桂枝、生薑辛溫走散,通血脈。諸藥合用,使陰血足而血脈充,陽氣足而心脈通。如此則氣血充足,陰陽調和,悸定脈復。有研究表明“溫陽益元生血方,確能降低CAA患者體內異常升高的γ-IFN、INF-α水平,調節紊亂的免疫狀態,解除過高的負調控因子對造血細胞的過度抑制,從而發揮補血作用,其療效也明顯優於性偏陰柔的滋陰益元生血方[10]。
4、配健脾藥
《素問・決氣篇》謂:“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若脾胃虛弱,水谷不化精微,必致營血虧虛,故《醫林纂要探源》謂:“脾不健則血不生”,而“亡血之人,脾胃必弱”(《醫方論》)。因此,於補血劑中配以健脾益胃之品,培補中土,充養後天,則可使營血生化有源。臨床常見部分血虛患者,單用純陰補血之劑,不僅難以奏效且常出現脘腹痞脹,食少納呆等症,此即所謂“虛不受補”。究其原因,乃緣於脾胃氣虛,功能減弱,加之補血藥性多陰柔滋膩,更易滯脾礙胃。如歸脾湯,方中黃芪、龍眼補脾益氣;木香理氣醒脾;炙甘草補氣健脾;姜、棗調和脾胃,以資生化。脾旺則氣血生化有源,方名歸脾,意即在此。
5、配補腎益精藥
《諸病源候論》雲:“腎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若陰精不足,髓海空虛則營血日漸虧乏。又肝藏血 ,腎藏精,乙癸同源,精血互化。是以補血類方劑中,宜酌伍補腎益精之品,以使精充而血生。《濟生方》載益精生血之黑丸,以鹿茸、當歸等分而成方;《景嶽全書》治陰血衰少之大補元煎、治血少陰虛之小營煎、治精衰血少之歸腎丸,皆用當歸與熟地、枸杞、山藥、杜仲等配伍。以上補血劑之組方,均立論於“精能生血”之理。臨床研究發現,以鹿茸、補骨脂、熟地黃、仙靈脾等組成的補髓益精生血方,可提高再障性貧血(CAA)患者體內SOD及GSH-PX活力,降低自由基含量,解除自由基對骨髓組織中細胞系統的攻擊,提高骨髓紅細胞內質網的數量,加強細胞解毒功能並可使骨髓微環境中上皮樣細胞數量增加,從而改善骨髓造血功能[11]。而實驗研究表明該方藥可顯著促進CAA小鼠骨髓造血細胞及造血微環境結構的修復,提高外周血紅系造血細胞、粒系造血細胞、巨核系造血細胞水平[12]。以熟地黃、紫河車、當歸、人蔘、丹蔘等組成的保元生血飲對於各種因素造成的腎臟紅細胞生成素不足,或尿毒症血漿中些毒性物質干擾紅細胞的生成和代謝而導致的腎性貧血,有顯著療效,說明益精生血法對腎性貧血確有良效[13]。
6、結 語
方劑是由藥物組成的,是在辯證立法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藥物組合成方。藥物的功用各有所長,也各有所偏,通過合理的配伍,增強或改變其原有的功用,調其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減緩其對人體的不利因素,使各具特性的藥物發揮綜合作用,所謂“藥有個性之專長,方有合群之妙用”,即是此意。要確立補血方劑的配伍方法,使組方更為合理、有效必須既要充分考慮營血的化生機制和影響因素,又要根據血虛證的發病原因和病理變化,以及病情的輕重緩急,分清主次,調配合適的藥物,使“君臣有序,相與宣攝”,始可組成結構嚴謹、療效確實的補血方劑。上述補血諸法,既可單一行事,亦可聯合為伍,但總以恰合證情為要。重視對補血類方劑制方原則的把握和對成方配伍規律及藥物配伍技巧的認識,有助於臨床療效的提高和新方的研創。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