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主任醫師 劉煥強

  膿皰瘡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化膿性面板病,俗稱“黃水瘡”。具有接觸傳染和自體接種感染的特性,易在兒童中流行。病原菌主要為凝固梅陽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單獨或混合感染。夏、秋季節氣溫高、溼度大,面板浸漬等,都易使病菌侵入面板繁殖,為促發本病創造有利條件。

  痤瘡膿包瘡形成的病因

  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者約佔50%-70%,其次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兩者亦可混合感染。溫度較高、出汗較多和面板出現浸漬時有利於細菌在區域性繁殖;患者瘙癢性面板病時,瘙癢可破壞面板屏障而利於細菌定植。

  本病可通過密切接觸或自身接種傳播。細菌主要侵犯表皮,引起化膿性炎症;凝固酶陽性噬菌體2組71型金葡萄菌可產生表皮波脫素,引起毒血癥及全身泛發性表皮鬆解壞死;抵抗力低下患者,細菌可入血引起菌血症或敗血症;少數患者可誘發腎炎或風溼熱。

  痤瘡膿包瘡的症狀

  膿皰瘡有稱為傳染病膿痂疹,欲稱黃水瘡,是一種最常見的化膿球菌傳染性面板病,其特徵為丘疹、水皰或膿包,易破潰後成膿痂、系接觸傳染,蔓延迅速,可在兒童中流行。

  本病可分為兩型:

  1、大皰型膿皰瘡: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起病迅速,初為散在小水皰,很快擴大、化膿,成為膿皰或膿性大皰。皰壁比較鬆弛,看似起皺。皰內膿液常沉積在底部或下半部,呈半月形。皰壁很薄,易破潰流膿,露出糜爛面,幹後形成黃色膿痂。有時痂下膿液向四周溢位,在周圍發生新的水皰、膿皰,排列成環形、弧形,又稱環狀膿皰瘡。好發於面、頭、四肢等露出部位,自覺瘙癢,一般無全身症狀。多發生於2~8歲兒童,好發於暴露部位,如頭面、四肢,也可波及全身,初為紅斑或水皰,迅即變為膿皰,米粒至黃豆大,周圍有紅暈,皰壁鬆弛,皰內膿汁沉積於皰底,上部為透明液體,形成半月形,皰膜破裂後露出糜爛面,乾燥後形成蜜黃色膿痂,自覺瘙癢,故而搔抓後易自我傳染,向周圍蔓延。

  2、膿痂性膿皰瘡:由溶血性鏈球菌所致,或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特點是在紅斑的基礎上發生薄壁的水皰,迅速轉變為膿皰,周圍有明顯的紅暈,膿皰破後其滲液乾燥結成蜜黃色厚痂,痂不斷向四周擴張與鄰近皮損互相融合。本型好發於面部,尤其是口周、鼻孔周圍及耳廓部位多見,亦可發生於四肢。由於瘙癢明顯,常因搔抓而將細菌接種到其他部位而發生新的皮疹。陳舊的結痂一般約6~10天自然脫落而愈,不留疤痕。在紅斑基礎上出現水皰,迅即轉為膿皰,膿汁較粘稠,周圍炎性紅暈明顯,乾燥後結有蜜黃色厚痂,約一週左右,痂脫而愈,不留疤痕。

  與其他面板疾病的鑑別

  根據新生兒膿皰病以大膿皰隨後出現全身症狀的特點可以診斷,但要與下列疾病鑑別:

  1、金葡萄性燙傷樣面板綜合徵可能是本病的嚴重型別。起病急,有嚴重的全身症狀,皮損主要是大水皰,尼氏徵陽性、剝脫顯著,不具有大膿皰損害。

  2、遺傳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水皰多發生在手、足部等易受外傷和摩擦的部位,大皰內容澄清,常有家族史。

  中醫藥治療

  1、內治法:症見膿皰周圍有炎性紅暈,破後糜爛結膿痂,可伴發熱、口渴、納呆、便幹尿黃,舌紅、苔薄黃,脈滑數。症屬肺胃溼熱,外感毒邪。

  2、內治法:不含激素的中藥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