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張希忠

  面神經麻痺是臨床常見病,也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有時一個門診日能看到數個初發病人。

  對該病治療雖然方法很多,但是,稍不留神,患者就會留有後遺症。臨床最多見的就是面神經的神經功能缺損和麵肌痙攣了。根據觀察,這些後遺症與早期的處理有密切關係。

  面肌痙攣的原因多認為與面神經炎脫髓鞘後的“短路”有關,患者倍感痛苦,且治療效果欠佳。有學者認為,這與早期對面神經的激惹有關,激惹的重要原因就是針刺,尤其是電針治療。

  面神經炎症早期的病理變化主要是面神經的水腫,採取任何措施減輕炎症水腫都會縮短病程和減少後遺症狀。

  所以,不建議在面神經水腫期採用針刺療法,尤其是在面部下針,反對在面部使用電針療法。因為,此期任何過劇的激惹,都會加劇其病理變化,對恢復無益。

  那麼何時使用針刺治療呢?建議患病一週後,在面神經水腫期過後,可以使用針刺療法,推薦採用末梢穴位,例如:合谷穴等等。因為中醫理論有:“面口合谷收”的針刺理論。不建議在面部穴位針刺。

  但是,面神經麻痺早期可以採用面部穴位指標法和按摩治療,避免重力、暴力!按摩可以使區域性血運改善,促進恢復。

  其實,鍼灸是兩個內容,包括針刺療法和艾灸療法。早期推薦使用艾灸療法,溫熱刺激不僅改善血運,可以溫通經絡,舒經活絡的結果是早日康復。

  筆者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現了“健正”奇穴,在治療早期不妨指標該穴,觀察近三百例面神經麻痺患者,無一留有後遺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