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推拿科 副主任醫師 白田雨

  一、概述

  國內外的流行病學調查往往有一定的差別,可能與種族、環境、氣候、地理及樣本大小有關。研究顯示,BP面癱佔所有周圍性面癱的60%~75%,每年的發病率為11.5~40.2/10萬人,平均每60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中曾罹患該病。

  本病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但有些學者研究表明夏季相對發病少;高發年齡為15~45歲,平均年齡為40~44歲,小於15歲和大於60歲的患者少見;患病率無明顯性別差別差異,女性略高於男性(1.2:1),尤以生育期女性發病率較高,研究發現女性在行經期以及排卵期發病率高於其他期,而妊娠期女性發病率更高,患Bell面癱的危險性是同年齡段非妊娠女性的3.3倍,常見於妊娠第三期(即妊娠晚期,孕期最後三個月)以及產褥期。

  一般報道兩側發病率相同,但有人報道右側發病率(63%)高於左側;0.3%的患者表現為雙側面神痺;4%~13%的患者為復發病例,可以是同側或對側。有復發史的患者第三次發病的可能更大,有三次患病史的患者50%的可能性第四次患病,該類復發患者有1/3有糖耐量異常,雖然並不一定有臨床糖尿病。

  有人調查約佔2.5%~12.5%的患者是糖尿病患者,Adour證實糖尿病患者患Bell面癱危險是正常人的4.5倍。還有人調查發現高血壓患者的患病危險性大大增加,有14.1%的Bell面癱患者有高血壓。

  家族性的Bell面癱並不少見,Adour報道8%的患者有家族史,May的病例中有17%的患者有家族史。

  本病起病急,多數有受涼吹風史,常於晨起刷牙洗臉時發現口角流涎和歪斜。病初可伴有麻痺側的耳後乳突區、耳內或下頜角的疼痛,也可無自覺症狀。50%的患者在2天內面癱達到最嚴重程度,絕大多數患者在5天內都可達到高峰,進展一般不應超過2~3周。

  二、臨床表現

  1、表現為一側表情肌癱瘓。額紋消失,不能皺額蹙眉;眼裂變大,眼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閉眼時癱瘓側眼球向外上方轉動,露出白色鞏膜稱Bell徵;病側瞬目減少、遲鈍或消失;患側鼻脣溝變淺,口角下垂,口涎外流;露齒時口角歪向健側;口輪匝肌癱瘓時鼓腮或吹口哨時漏氣;頰肌癱瘓易使食物滯留於患側齒頰之間。由於眼瞼閉合不全可出現暴露性角膜炎;同時由於下瞼鬆弛、外翻而使淚點外轉,出現淚液引流不暢出現淚液外溢。

  2、部分患者除以面肌癱瘓還有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喪失,說明面神經損傷已達莖突孔內鼓索神經;若除面肌癱瘓、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喪失還伴有聽覺過敏,病損在鐙骨肌支神經;若除面肌癱瘓、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喪失、聽覺過敏還伴有患側乳突部疼痛、耳廓部及外耳道感覺遲鈍,外耳道或鼓膜出現皰疹,稱為Hunt綜合症,病損在膝狀神經節;膝狀神經節以上的病變,可同時侵襲巖淺大神經,表現為Hunt綜合徵,但不出現外耳道或鼓膜的皰疹,可有患側淚腺分泌減少,患側面部排汗障礙。

  3、少數患者面神經恢復不全者可產生併發症:面肌纖維性痙攣、面肌攣縮、面肌痙攣、聯帶運動,鱷魚淚綜合症等,多見於發病第12~18個月。

  面肌纖維性痙攣 是患側出現小而快速的、部位不恆定的肌肉抽搐性收縮,常伴有瞬目運動增多。

  面肌攣縮

  表現為患側眼裂縮小,鼻脣溝加深變長,口角反牽向患側,自主運動時面肌收縮運動不良,如不仔細觀察常會誤把患側當成健側,稱為倒錯。但若讓患者做主動運動,如露齒時,即可發現攣縮側的面肌並不收縮,而健側面肌收縮正常。其原因可能與面部表情肌的部分纖維化有關,也可能是由於神經再生後區域性肌肉張力過高有關。其嚴重程度取決於面神經麻痺的嚴重程度。

  面肌痙攣

  是一種無痛性、有規則的陣攣性面部肌肉抽動,主要部位位於顴肌、眼輪匝肌、上脣方肌、提口角肌,以顴肌的不自主抽搐最為常見,經常合併攣縮和聯帶運動。痙攣可因說話、吃飯、精神緊張、疲勞而加重,每次痙攣持續數秒至數分鐘,其原因可能與神經再生後相應的面神經亞核功能紊亂、興奮性增高有關。

  面肌聯帶運動

  是指患者出現張口、示齒、鼓腮、吸吮時眼裂變小,相反當患者瞬目時上脣輕微顫動甚至閉眼時出現患側口角不自主的上提。這是由於面神經受損後,其髓鞘恢復不良,支配眼輪匝肌的神經纖維走行到了支配降口角肌內,發生了神經的錯向再生。通過治療,神經完全修復後,症狀可以消失。文獻中關於聯帶運動的發生率差別較大,為18.3%~55%,研究表明,發生率的高低取決於面神經麻痺的嚴重程度和恢復時間。

  鱷魚淚綜合症

  是指患者咀嚼食物(尤其濃味食物)患側流眼淚,甚或看到或想到可口的食物時也會淚水汪汪,是由於支配唾液分泌的副交感神經纖維錯向再生到支配淚腺的神經纖維裡,一般只有病損在膝狀神經節或巖淺大神經才出現這種後遺症。

  耳顳綜合症

  是指患者進食時出現顳部面板潮紅、局部發熱、汗液分泌等現象,是由於面神經副交感神經再生時,支配下頜下腺和舌下腺的神經纖維走行到了顳部支配汗腺的神經纖維中。

  鐙骨肌腱收縮 表現為面肌運動時患耳出現脹滿和轟鳴,常同時有面肌攣縮的發生。是由於神經纖維的錯位再生髮生的一種運動功能的亢進,發病率不高。

  三、預防調攝

  面神經炎的病機雖未完全明瞭,但根據部分患者因過度勞累及受涼後發病,故主要是防止過度勞累,避免區域性受涼。另外加強鍛鍊,增強體質,可使正氣充盛,外邪無以入侵。還要注意精神調攝,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不良精神刺激。

  四、預後

  Peitersen觀察了1011例未經治療的面癱患者,有85%在3周內開始好轉,多在1~3月完全恢復,並不留明顯的後遺症。若在3個月後才有恢復的跡象,恢復時間可達六個月到一年,且都會出現後遺症;所有的患者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恢復,永久的完全性面癱未見報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