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都修波

  特發性面神經麻痺,又稱面神經炎,是指莖乳孔內急性非化膿性面神經炎,臨床表現為周圍性面神經麻痺,又稱為Bell麻痺。

  本病病因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骨性的面神經管僅能容納面神經,一旦有缺血、水腫,則必然導致面神經受壓。激發的因素可有風寒、病毒感染(如帶狀皰疹)和自主神經不穩導致神經營養血管收縮缺血,毛細管擴張,組織水腫壓迫。面神經的早期病理改變為水腫和脫髓鞘,嚴重者有軸突變性。

  任何年齡均可發病,無季節差異,男性略多。通常急性起病,於數小時或1-3天內達高峰。病前常有病毒感染的前驅症狀和吹風受涼的病史,病初可有麻痺側耳後或下頜角後疼痛。

  主要症狀多為單側面部表情肌癱瘓。表現為額紋消失,不能皺額蹙眉,眼裂閉合不能或閉合不全,試閉眼時,癱瘓側眼球向上外方轉動現象。患側露出白色鞏膜,稱Bell現象。患側鼻脣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歪向健側;因口輪匝肌癱瘓,鼓氣或吹口哨時漏氣。因頰肌癱瘓,食物易滯留於病側齒頰之間。

  病變在鼓索支與面神經膝處以上時味覺喪失;如在發出其鐙骨肌分支以上處受損,可出現同側舌前味覺喪失與聽覺過敏;病變波及膝狀神經節時,除有上述表現外,尚有患側乳突部疼痛、耳廓與外耳道感覺減退。如同時合併外耳道或鼓膜皰疹,則稱為Hunt 綜合徵,多繫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

  面癱不完全者,起病1-3周後開始恢復,1-2個月明顯好轉而逐漸痊癒。年輕病例預後較好。面神經傳導檢查對早期(起病後5-7天)完全面癱的預後判斷是一項有用的方法。如患側誘發動作電位M波的波幅為健側的30%或以上時,則2個月內可望恢復;如10-30%者需2-8個月恢復,並有可能出現併發症;如僅10%或以下者則需6-12個月才能恢復,並多伴有面肌痙攣及聯帶運動等併發症。常見的聯帶運動是患者瞬目時患側上脣輕微顫動,露齒時不自主閉眼或試圖閉目時額肌收縮,且有咀嚼食物時患側眼睛流淚,稱鱷魚淚徵,可能是神經纖維再生時有部分纖維長入鄰近的屬於其他功能神經的施萬細胞膜管中所致。

  根據急性起病的周圍性面癱即可診斷。本病需吉蘭― 巴雷綜合徵、各種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併發的耳源性面神經麻痺,以及腮腺炎、化膿性淋巴結炎和腫瘤等所致者、以及顱後窩的腫瘤或腦膜炎等引起的周圍性面癱相鑑別。

  本病的治療原則是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減輕面神經水腫,促進功能恢復。

  藥物常選用:

  1、腎上腺皮質激素:

  在發病後周內,為減輕神經水腫、受壓,大多主張用一個療程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潑尼鬆片、地塞米松針等。

  2、抗病毒藥物:

  如病毒唑、阿昔洛韋、更昔洛韋等。

  3、神經營養藥物:

  維生素B族藥物可促進神經髓鞘的恢復。如維生素B1、B12等、神經節苷酯也可應用。

  急性期在莖乳孔附近行超短波透熱療法、紅外線照射或區域性熱敷等,有助於改善區域性血迴圈,消除神經水腫。恢復期可做離子透入療法、針刺或電針治療。

  預防眼部併發症,因不能閉眼、瞬目而使角膜長期暴露,易發生感染,可用眼罩、眼藥水和眼膏加以防護。功能訓練,儘早用手按摩癱瘓的面肌,當功能開始恢復時,可照鏡進行皺眉、舉額、露齒、鼓腮、吹口哨等動作,每次數分鐘,每日數次。

  起病後一年或以上仍未恢復者可考慮整容手術治療。中醫中藥辨證施治,對於本病的治療常能收到很好的療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