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性病科 主任醫師 劉彥春

  宮頸糜爛是個備受爭議的話題,過去80%-90%的女性都會檢查出宮頸糜爛,很多人檢查出“糜爛”後備受困惑,這個正常嗎?這是病嗎?需要治療嗎?一些患者朋友反映,現在醫生對於它的處理建議說法不一,有的說這是正常現象不用治療,而有的醫生則擴大形容,導致患者恐慌從而過度治療。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宮頸糜爛的真相。
  1、宮頸糜爛到底是什麼?
  在我上篇科普文章《子宮的祕密(一)——帶你認識子宮頸》一文中,我們知道,宮頸管由柱狀上皮構成,宮頸外口由鱗狀上皮構成。二者匯合的區域稱為鱗柱交界,其位置並非一成不變,隨著雌激素水平、年齡、內分泌等有所移動。在青春期和生育期,尤其是妊娠期,柱狀上皮會外翻至宮頸外口,由於柱狀上皮細胞比較薄,毛細血管會隱隱滲出,因此會呈現紅色。過去,人們將其稱之為“宮頸糜爛”。

  2、宮頸糜爛是病嗎?
  所以宮頸糜爛並非真正的“糜爛”,而是一種非病理的正常現象。因此,國外已於上個世紀80年代陸續取消了“宮頸糜爛”這一術語,2008年,本科生的第七版《婦產科學》也將“宮頸糜爛”改稱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過去我們會根據外翻程度不同,將宮頸糜爛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並分別以外翻面積1/3,2/3作為接線。但說到這裡,我需要再多說一點的是,宮頸糜爛這個名詞可以被取消,但是這個臨床表現不可以被取消,尤其現在很多醫生對於宮頸糜爛“一竿子打死”的處理方式,則會給很多婦科疾病的繼續發展埋下隱患。我們只有將每一個患者的綜合情況一併考慮到位後,再給出的處理意見,才是最嚴謹的。

  3、宮頸糜爛是宮頸炎嗎?
  在過去,將慢性宮頸炎的臨床表現表述為: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腺體囊腫。但現在普遍認為,宮頸糜爛並不是宮頸炎的表現,只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這裡我們需要了解到的知識點是,當宮頸柱狀上皮外翻時,由於柱狀上皮是單層的,抵抗力低於鱗狀上皮,所以易受病菌的侵襲。因此此時,如果日常生活中出現非排卵期的白帶增多、白帶粘稠,或非著床期的白帶夾雜血絲時,應及時檢查是否合併有宮頸炎,尤其需要注意檢測是否有高危HPV病毒感染,因為高危HPV病毒持續感染是誘發宮頸癌的主要原因,而糜爛狀態或其基礎上的宮頸炎症則著實作為病毒繁殖滋生的“大幫凶”,是宮頸癌間接有力的隱形“推手”。所以我們需要這樣理解,宮頸糜爛和宮頸炎二者並無直接的關係,只是宮頸在此狀態下處於低抵抗力時期,如果此時合併有宮頸炎等其他綜合問題的話,則容易導致病毒、細菌等病原體的入侵從而誘使更為嚴重的宮頸疾病發生。
  4、性生活過多會引起宮頸糜爛嗎?
  之前的觀念認為,過於頻繁的性行為會引發宮頸糜爛,但臨床發現,未進行性生活的女性也會存在宮頸糜爛。所以,性生活是宮頸炎或其他婦科疾病的誘因,並不會直接引起宮頸糜爛。但如已經存在糜爛狀態後頻繁性生活,尤其是帶套性生活,則會物理性加重摩擦面,導致加重或加快宮頸疾病的發生。

  5、宮頸糜爛一定會誘發宮頸癌嗎?
  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這麼理解兩者之間的關係,並不是說單純的宮頸糜爛、糜爛時間越長就一定會得宮頸癌。宮頸癌是宮頸鱗狀上皮發生異常增生,是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所致。單純的宮頸糜爛如果不存在合併高危HPV病毒感染的話,並不會直接導致宮頸癌的發生。當存在高危HPV病毒持續感染時,如果同時存在宮頸糜爛或其他婦科疾病時,就會為病毒的滋生繁殖提供了“溫床”,高危HPV病毒自我清除的機率相對正常狀態下的要低,宮頸癌發生的概率要相對更高。
  6、宮頸糜爛需要治療嗎?什麼情況下需要治療呢?
  現在我們知道了,宮頸糜爛不是病,也不是宮頸炎。那麼是否就意味著所有的宮頸糜爛都可以置之不可理呢?在我看來,雖然宮頸糜爛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我們不能對所有的糜爛都可以放任不管。此文上一段已經說明,因為宮頸糜爛狀態時,說明宮頸柱狀上皮外翻,由於柱狀上皮是單層的,抵抗力低於鱗狀上皮,所以說明宮頸在此狀態下處於低抵抗力時期,如果此時合併有宮頸炎等其他綜合問題的話,則容易導致病毒、細菌等病原體的入侵從而誘使更為嚴重的宮頸疾病發生。也就是說如果此時宮頸部位有高危HPV病毒感染,在宮頸鱗柱交界區持續感染時,則誘發宮頸癌的風險就變高。所以糜爛是“禍根”,宮頸糜爛的定期檢查非常有必要,常見的篩查方法有TCT和HPV檢測,這並不是為了預防宮頸糜爛,而是為了早期發現宮頸癌前病變,預防宮頸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