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推拿理療科 主任醫師 付國兵

  不知從何時起,常常有病人問我,喝中藥期間是否需要忌飲茶;也有非常可愛的病人,複診時為了表示對我治療的尊重與配合,專門告訴我服藥期間連茶也忌了,一口茶也沒有喝。

  每當聽到這些話,感動之餘,我也會很奇怪,茶是常規的傳統飲品,普通如一日三餐的飯菜,同時也是一味使用歷史悠久的中藥啊!古代就經常用來治療感冒、頭痛頭昏、精神不振、食積、口臭、腹瀉、痢疾等病,如:

  宋代《太平聖惠方》中治療“傷寒頭痛壯熱”的“蔥豉茶”,就是用“蔥白3莖(去須),豉半兩,荊芥1分,薄荷30葉,梔子仁5枚,石膏3兩(搗碎),茶末3錢。以水2大盞,煎取1大盞,去滓,下茶末,更煎4~5沸,分2度服。”

  宋·施發《續易簡方》“薑茶散”,用“生薑(和皮,切片)10片,陳臘茶末2錢。用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前熱服。”治療“赤白痢。”

  此方明代的《醫學入門》稱為“薑茶煎”、《古今醫鑑》稱“薑茶湯”、清代《醫林纂要》稱“薑茶飲”,可見歷代都在用這個小方子。

  清代《經驗奇方》一書中治療“傷風頭痛,冒暑發痧,吐瀉”的“仙傳午時茶”,組方里就用了“陳茶”,且量是最大的,是其他各藥劑量的20至30倍。

  還有清·梅啟照輯的《梅氏驗方新編》中的“百疾消散”,就是用:“蔥頭7根,生薑5大片,陳茶葉3線,砂糖半酒杯,水2碗,共煎,熱服,加陳酒隨量飲。蓋被汗出。惟暑熱天氣,不宜多用生薑,天氣寒冷,生薑加重。”用來治療“胸膈飽悶,肚腹疼痛,及傷風發熱。”等等……為什麼要忌茶啊?!

  後來才發現網上有些文章說:喝茶會“解藥”,建議不喝…

  我們來看一下茶的藥性:

  “味苦、甘,性涼。歸心、肺、胃、腎經。”有“清頭目,除煩渴,消食,化痰,利尿,解毒。”的作用(引自《中華本草》)

  茶以苦味為主,故對溼、痰、食積等引起的頭目不清、頭脹痛、胸脘痞悶、口中粘、微腫、小便不利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這類患者服中藥時,可以隨意飲茶,同時喝也沒有關係。

  若目赤、口中熱、小便黃兼熱兼火者,建議喝綠茶;若無熱或有寒者,建議喝紅茶系列。

  茶味苦,性偏燥,故對體型偏瘦、入睡難,心煩易怒,咽乾、口乾少津,舌體瘦小而少苔等的陰虛之人不利,這些體質的人,多數原本就不喜歡茶,平時也不喝茶,所以也就不存在忌不忌的問題。

  除以上兩類情況外,如體虛者在用補益的中藥、氣鬱的在用理氣的中藥、瘀血的在用活血的中藥等,平時有飲茶習慣的,也不用特意忌茶,只需與喝中藥的時間錯開1-2小時也就足夠了,兩者不相遇,也就不存在“化學反應”、“解藥性”的問題了。

  其實,吃中藥的時候是否適合喝茶的問題,不在“化學反應”或者是“解藥性”上,而是在個體差異上。最好的辦法是關注自己本能的感受,生病以後“身體會告訴你”,想不想喝茶?想喝什麼茶?放寬心,按照自己的“感覺”走!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