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內科 主任醫師 張大東

  9日凌晨,曾在首屆青運會上奪得兩枚金牌的北京游泳隊隊員猝死於宿舍中,這個訊息讓我們痛惜!運動員猝死並非個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一次又一次的慘痛事件發生?我國有文獻報道,87.7%的猝死是發生在醫院外。在院外發病就意味著發病後患者無法及時得到醫療專業人員的急救,同時大眾的心肺復甦技能也十分匱乏。這就是猝死發生率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猝死的原因主要就兩大類,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這位運動員在10月28日剛剛隨全體隊友一起參加了身體體檢,得到的結果是一切正常。所以可以初步斷定的是,慶文怡的猝死是非心源性的。

  運動員猝死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運動性猝死”,但是這位運動員又是在凌晨睡覺的時候猝死的,這個又怎麼解釋呢?我們常規意識裡的“運動性猝死”是在運動場上發生的,其實,“運動性猝死”一般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在運動場上出現問題,還有一種是運動後在6個小時、甚至是24小時,都有可能出現死亡的情況。對於“運動性猝死”,並不是只要運動就會發生,一般是由特定的條件引發形成。

  據瞭解,這位運動員8號只是在下午只是和隊友遊了不到1000米的放鬆遊,對於運動員而言,一般情況下的運動強度達不到誘發的強度。所以“猝死”必然是運動員的身體狀況出現了問題,可能是出現在心血管系統,較難察覺。

  9日凌晨,隊友被這位運動員的一聲大叫驚醒,發現無反應後再去請隊醫,隊醫經診斷後發現情況不好再叫120救護車,救護車到了,醫生才實行緊急搶救,這中間焦急等待的過程我們可以想象。如果能夠在第一時間就得到有效的搶救措施,或許我們可以挽回一個鮮活的生命。所以,不可否認,這次事件再次敲響一個警鐘,我們國人在急救意識和急救能力方面的普及是非常欠缺的。

  心搏驟停一旦發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時地搶救復甦,4~6min後會造成患者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心搏驟停後的心肺復甦,必須在現場立即進行,為進一步搶救直至挽回心搏驟停傷病員的生命而贏得最寶貴的時間。

  主要措施是:立即撥打醫療急救電話,同時讓患者平臥,為患者實施持續的心臟按壓及人工呼吸,每按壓30次,為患者實施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心肺復甦操作不能停頓,一直堅持到專業急救人員到來,患者可能還有一線生機。

  建議大眾採取中等強度的運動,運動要量力而行,尤其是運動員或者是參加競技類比賽時,不要迫於壓力或者是求勝心過強而過於勉強,安全才是第一。有研究指出,馬拉松出現意外的猝死往往都是在最後的五公里。

  現代各種型別的猝死越來越多發,並且多發生於戶外,如果每次都要等到救護車來了再槍救,猝死患者的生還率將大打折扣,建議大家要積極參加社群和醫院組織的各種急救知識演練活動,在整體上提高群眾的急救能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