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炎俗稱“拉肚子”。“拉肚子”臨床十分常見。 常由於進食不潔飲食、細菌、病毒感染、精神抑鬱所致。
急性腸炎是夏秋季最常見的腸道疾病。主要症狀有腹痛、腹瀉、大便呈水樣,少的一天拉幾次,多的十幾次,甚至更多,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對急性腸炎患者,除注意休息和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外,在飲食方面應採取易消化、少刺激、溫熱適度、營養豐富、少食多餐和適時補充水分的原則。
不同時期腸炎的飲食原則如下:
一、腸炎初期:這個時期是腸道粘膜急性充血、水腫、發炎和滲出的階段,此時腸蠕動活躍或處於腸道痙攣狀態,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較弱,常表現為腹痛、大便次數增多。所以,在起病後8~12小時內,患者先暫時禁食,避免對腸道的持續刺激,讓腸道有所“休息調養”。之後可以進食先流質食物,如大米粥、藕粉、雞蛋麵糊、細掛麵、燴薄面片等。如腹瀉嚴重或出汗較多,還應適當給病人多喝一些湯水,如米汁、菜湯、果汁、淡鹽開水等,以補充體內水、維生素和電解質的不足。必要時要到醫院補液治療。
二、腸炎好轉期:可給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大米粥、細麵條、蒸蛋羹、鹹餅乾等。宜採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進食4~5次。需要注意的是,此時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糖,因這些食物進入腸道後容易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引起腹脹腹痛,增加患者痛苦。另外,牛奶中含有較多的脂肪,脂肪有潤滑腸道、刺激腸蠕動的作用,可加重腸道負擔,對病情不利。
三、腸炎恢復期:由於胃腸道尤其是腸道病理生理的改變,此時腸道對食物非常敏感。而且腸道具有一定的“記憶”功能。對於曾經引起腸道“不快樂”的食物,再次進食就會出現急性腸炎的症狀,或反反覆覆,纏綿不愈。因此,急性腸炎雖然好轉,在飲食上也要相當注意,弱化腸道不良記憶功能,避免引起腸道功能紊亂,影響生活質量。所以恢復期依然要特別注意節制飲食,飲食上宜吃些清淡、軟爛、溫熱的食物,避免過早地進食肥肉、油炸、生冷堅硬的食品以及多纖維食物,如芹菜、韭菜、蒜薹等。
腹瀉停止後,可供給低脂肪少渣半流飲食,或軟飯,少量多餐,以利於消化吸收。如麵條、粥、饅頭、軟米飯、瘦肉泥等。但仍要限制含粗纖維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後逐漸過渡到普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