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引起的噁心嘔吐(CINV)嚴重影響腫瘤治療的依從性及患者的生存質量,備受臨床關注。在本篇資訊中,醫脈通將對CINV的危害及發生的危險因素,CINV治療,和CINV指南進行簡要介紹。
CINV的危害及發生的危險因素
腫瘤患者治療過程中CINV的出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明顯下降,具體的危害包括:對患者神經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如產生對治療的恐懼感、抑鬱等;機體上的危害,如導致患者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吸入性肺炎、營養不良等,使病情加重;同時,CINV會增加家屬心理負擔、增加護理工作量以及加重患者家庭經濟負擔。
在一項隨機臨床研究中,將52例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接受標準劑量和低劑量的化療藥物治療,觀察患者預期性嘔吐和化療致吐的發生情況。結果顯示,19%的患者因嘔吐終止進一步治療,其中70%的患者為接受標準劑量治療者。此外,國外研究發現,無CINV的患者生活質量顯著高於出現CINV患者,特別是化療後,兩組間評分有差別。鑑於CINV的嚴重危害,應在臨床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視。
CINV的危險因素包括:患者特徵,如患者性別、年齡、酒精攝入史、體力狀況、基礎疾病以及既往化療的嘔吐控制情況等;化療藥物因素,如化療藥物的劑量強度、劑量密度、輸注速度以及化療藥物的致吐性分級等。
CINV治療以預防為主
CINV一旦出現則較難通過藥物予以控制,因此CINV治療的關鍵是要以預防為主,而非治療。大量研究證實,腫瘤化學藥物治療前預防性應用止吐藥物(如阿瑞匹坦)可以明顯降低CINV的發生。比較而言,若在化療前未能進行嘔吐預防用藥的患者,預期性嘔吐出現的機率則顯著升高,對治療的依從性及患者生活狀態均產生明顯的不良影響。
因此在腫瘤相關治療開始前,應充分評估嘔吐風險,制定個體化嘔吐防治方案,在化療前給予預防性的止吐治療。在末劑化療後,因接受高度和中度催吐風險藥物進行化療患者的噁心嘔吐風險仍至少持續2~3天,因此在整個風險期,均需對嘔吐予以防護。
常用的抗嘔吐類藥物包括5-羥色胺3(5-HT3)受體拮抗劑、神經肽1(NK-1)受體拮抗劑、多巴胺受體阻滯劑、腎上腺皮質激素、酚噻嗪類以及精神類抗嘔吐藥物。最新上市的抗嘔吐藥物阿瑞匹坦是首個NK-1受體拮抗劑,具有全新的藥理作用機制。該藥對血腦屏障有良好的通透性,可選擇性結合NK-1受體,而對NK-2及NK-3受體則幾乎沒有結合;並且,該藥對NK-1受體的親和力很高,能維持長時間的中樞活性,因此能夠明顯抑制急性和遲發性嘔吐的發生。
阿瑞匹坦已獲得國內外多個指南推薦用於CINV的預防用藥。隨著NK-1受體抑制劑阿瑞匹坦在中國上市,目前臨床上對急性和遲發性嘔吐的控制效果已明顯提高。此前,作為預防中、高致吐風險化療方案的有效藥物5-HT3受體拮抗劑雖然可有效控制急性CINV(因早期階段引發CINV的主要神經遞質為5-HT),但其對遲發性CINV的預防作用較小。與之相比,阿瑞匹坦可以全程控制CINV,效果非常突出。
目前,國內外與止吐治療相關的指南有很多,如中國腫瘤治療相關嘔吐防治指南(2014版)、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路(NCCN)指南(2014版)、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腫瘤支援治療多國協會(MASCC)指南(2013版)及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指南(2011版)等,這些指南是指導臨床治療的極好工具,在臨床上行之有效、能夠明顯提高CINV的完全控制率和緩解率、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改善。
PEER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遵循指南則患者的CINV的完全緩解率為60%,而未遵循指南則降至50.7%,兩組間差別明顯(P=0.008),遵循指南能明顯降低患者就診率及急診率。遵照指南,在化療的前中後全程均需對CINV進行處理,如化療前,評估CINV風險、評估預期性嘔吐的發生機率;化療中,根據不同致吐風險給予不同止吐方案、詳細記錄噁心、嘔吐情況,在預防性止吐方案基礎上仍然出現嘔吐的情況下給予解救性止吐方案;化療後,注意遲發性噁心嘔吐,化療後2~3天需要繼續止吐、預防性止吐方案基礎上仍然出現嘔吐的患者,則給予解救性止吐方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