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曹音

  今年的桑拿天貌似比往年來得早了一兩週。這使得很多在運動這件事上有一搭沒一搭的人們打起了退堂鼓。而對於高喊“少吃無論朝午暮,多動休分晴雨陰”的運動愛好者來說,酷暑對他們似乎沒多大影響 。

  克服困難堅持鍛鍊的精神可嘉,但盲目堅持卻弊大於利。我們改變不了外在環境的時候,只有改變自己的運動方式,加強防護措施,以維護身體健康。

  1、跑步健走,穿硬鞋當心筋膜炎

  夏日天亮得早,趁清晨還算涼快,不少人喜歡到公園裡慢跑或健走。對此,健走或慢跑,鞋的選擇很重要。如果鞋過於堅硬,在運動過程中會引發足部不適,一些運動者的足部不適很長時間未得到緩解,繼而出現足底筋膜炎。

  在行進性鍛鍊時,必須要控制好運動量和時間。如果是較長距離的行走之後,關節出現腫痛的反應,要及時休息,並停止鍛鍊2~3天。如果症狀自行緩解,那麼說明應該減低鍛鍊強度;如果症狀仍不緩解,建議諮詢專科醫生,防止貽誤關節損傷的診斷與治療。人在行走過程中,下肢不停地往復運動,關節損耗是很明顯的。如果盲目地一鉚勁兒走幾千步,下肢肌肉會有明顯的疲勞感,膝關節也可能產生炎症反應或者是關節積液。

  2、前列腺炎和騎行過度關係密切

  近一年來,小橙車、小黃車以及各種顏色和型別的共享單車充斥街頭,從而引得騎車這種出行方式的迴歸。難怪有些40後、50後的中老年朋友說:“現在往街上一走,感覺又回到80年代那個‘自行車王國’的時代了。”

  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了久坐的危害,在單位坐了一天,下班時紛紛選擇騎車回家,把它當成了運動和納涼兜風的方式,十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路,不在話下。但是很多人騎這麼一趟下來,不是腰痠、胳膊酸,就是“尾巴根兒”疼。這其實都是車把、座椅高低沒調整好以及騎車姿勢不對惹的禍。

  如果騎車姿勢過於前趴,身體大部分重量將壓迫在肩膀上,為了看路,頸部也會不由自主過於上仰,頸部肌肉也會超負荷的使用。股外肌、股二頭肌和腓腸肌是進行踏蹬動作的主要肌肉。座椅過高,股二頭肌、腓腸肌、脛骨前肌(大腿後側)、小腿前側叢集易疲勞;而座椅過低,臀大肌、股直肌、股外肌(大腿中外側)和骨盆後側易於疲勞。

  騎自行車時,如果遇到堅硬的車座且路面顛簸,會陰部會長時間處於壓迫和刺激狀態,影響區域性血液迴圈。對於男性,會引起前列腺區域疼痛不適。一項前列腺炎發病危險因素的研究提示,騎自行車或摩托車是慢性前列腺炎的危險因素之一。

  對於女性,過度騎行會造成陰部的血管和神經受壓,有一部分女性甚至出現血尿或排尿困難。上述現象的發生概率與騎車的時間和強度相關。

  那麼,哪種姿勢才是正確的呢?要保持身體稍前傾,兩臂伸直,腹部收緊,採用腹式呼吸方法,兩腿和車的橫樑平行,膝、髖關節保持協調,注意把握騎行節奏。

  3、運動時中暑該這樣處理

  在高溫環境中運動後,如果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證明您已經有中暑的跡象了。如果在此基礎上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加快或體溫升高至38.5℃以上,則表示您已經輕度中暑了。

  這個時候就應該趕緊到(或把中暑者抬至)陰涼通風處,解開衣釦、腰帶、敞開上衣,在前額和太陽穴處塗一些清涼油、風油精,服用解暑片或藿香正氣,把涼的溼毛巾敷在頭部並用溫水擦身。同時可適當補充一些淡鹽水或涼白開,但不要大量引用冰冷水。必要時趕緊去醫院。

  4、選擇防晒產品要根據環境

  夏季運動防晒是少不了的。對於其重要性,照射部位往往會在暴晒後的2~7小時內出現大片紅斑、腫脹,重者發生水皰,還會感覺灼痛。數日後紅斑消退,出現脫屑,面板變黑。另外,長期日光照射會加速面板衰老,表現為光暴露部位面板粗糙、皺紋增多和色素加深,面板彈性降低,毛細血管擴張或增生、紅斑形成。還可能導致區域性面板和全身免疫系統的功能異常。

  防晒霜的選擇,要看運動的地點。如果是陰天或樹蔭下的室外活動,選擇SPF15~25/PA+~PA++;如果是直接在陽光下活動,則選擇SPF25~30+/PA++~PA+++;如果是雪山、海灘、高原等高紫外線環境下,則要使用SPF50+/PA++++的防晒產品。塗抹宜在出門前15分鐘進行,一般每隔2~3小時要再塗抹一次。

  遮陽傘、太陽帽和衣物等織物可直接遮擋日光。織紗密度越高、顏色越深或加有防晒塗層,其紫外線吸收能力就越強,防晒效果越好。遮陽帽的帽簷邊長最好在7.5釐米以上,這樣才能有較好的防晒效果。遮陽鏡方面,要保證鏡面足夠寬大,能完全遮蓋眼睛和眉毛。

  5、運動後暴飲,頭暈、心悸找上門

  夏天鍛鍊是件容易叫渴的事兒。運動補水要分成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後3段。運動前15分鐘左右,先喝100~300毫升的水,水溫以15℃(摸著和夏季自來水溫度差不多)為宜。因為運動前補充水分可以提高機體的熱調節能力,降低運動中的心率。提前兩小時補水可以給腎臟代謝充足的時間,將體液平衡和滲透壓調節到最佳狀態,有足夠時間使多餘的水分從體內排出。

  在運動過程中,每15~20分鐘可以慢慢喝 100~150 毫升的水,如果持續運動超過1個小時,就應該喝些淡鹽水,每升水里加0.11~0.15克鹽,並將水溫控制在15℃~22℃。這樣能及時補充流失的離子,防止出現低血鈉症等不適反應。即使不感到口渴,也最好每運動20分鐘就喝一兩口,以平衡體內汗液的流失。

  運動後暴飲是不少人的習慣,但不可取。如果飲水過快,會稀釋血液,降低其輸氧能力,易出現頭暈、心悸等。對此可採用少量多次的辦法,在運動結束1小時內補充300~750毫升的水。

  6、鍛鍊後馬上洗澡或致心腦供血不足

  體育鍛煉之後燥熱難耐,夏季尤甚。運動後馬上吹電扇、空調或沖涼會讓毛細血管驟縮,汗腺立刻關閉,引起感冒,這個道理或許連小朋友都明白。既然不能沖涼水澡、拿涼水激,那麼,洗個熱水澡或溫水澡行不行?行,得等會兒,不能馬上。

  運動後若立即洗熱水澡,熱水刺激會使面板內血液流量加大,很容易導致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從而產生頭暈、全身無力,甚至昏厥。最好待身體狀態平穩後(大概半小時左右)再去洗溫水澡。

  心腦供血不足除了由運動完馬上洗澡所致之外,運動完立即休息也會造成這種情況。因為運動中身體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突然停止運動會使肢體中大量的靜脈血不能及時迴流到心臟,殘留在肢體中而造成心臟供血不足,大腦也會因為心臟缺血而出現頭暈、噁心甚至嘔吐等症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