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內分泌科 主任醫師 胡肇衡

  要想控制好糖尿病,除了注意飲食、運動和堅持必要的藥物治療外,科學地監測各種指標也十分重要。

糖尿病患者應如何自我監測?糖友們每年需要做的檢查,一共有 7 項。分別是:

  檢測血糖

  監測血糖不僅僅指測定手指血糖,還包括檢查糖化血紅蛋白,後者需要去醫院抽取靜脈血檢查。

  手指血糖,能反映實時的血糖水平,用來發現高血糖或低血糖,以及飲食、運動、藥物、情緒等對血糖的影響。

  糖化血紅蛋白,則能反映近 2~3 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用來評估長期血糖控制狀況。

  綜合二者數值,能夠幫助醫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療方案。

  一般來說,2 型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宜控制在 4.4~7.0 mmol/L;

  非空腹血糖宜<10.0 mmol/L;

  糖化血紅蛋白宜<7%。

  多久查一次呢?

  藥物治療的老友:每週 3 天,每天同一餐的餐前和餐後測 2 次。

  胰島素治療的老友,在血糖達標前,每週測 3 次早餐前的空腹血糖,2 周內複診。

  等血糖達標後,每週監測 3 次血糖,分別是空腹以及晚餐前後,每月複診 1 次。

  糖化血紅蛋白每 3~6 個月做 1 次檢查。

  監測血壓

  糖尿病患者常合併高血壓。

  高血壓、高血糖都會損害血管、心臟、腎臟和眼睛,均不能忽視。

  一般來說,血壓應該控制在 140 / 80 mmHg 以下,80 歲以上老年人血壓不宜超過 150 / 90 mmHg。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患者,最好每天晨起後、臨睡前各測量血壓 1 次。

  家裡最好能備上一個電子血壓計,方便實用。

  監測血脂

  糖尿病和高血脂也是「一家親」,糖友常合併高血脂。

  長期未控制的高血脂,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誘發冠心病、腦梗塞或者引發胰腺炎。

  血脂正常者,每年至少檢測 1 次。如果存在血脂高的情況,應 3 個月到半年監測 1 次。

  對於糖友來說,理想的血脂水平:

  總膽固醇<4.5 mmol/L;

  甘油三酯<1.5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1.0 mmol/L(男性);

  高密度脂蛋白>1.3 mmol/L(女性);

  低密度脂蛋白<2.6 mmol/L;

  如存在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更應<1.8 mmol/L。

  監測尿微量白蛋白 / 腎功能

  糖尿病是腎臟的殺手之一,防治越早越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是腎臟受損後較早異常的指標,醫生還可通過腎功能進一步評估腎臟健康與否。

  前者通過留尿檢查,後者需抽血化驗。

  一般來說,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應小於 30 毫克 / 克,腎功能應保持在正常範圍內。

  無腎臟病變者,每年至少做 1 次腎臟檢查;有腎臟病變者,每 3~6 個月做 1 次檢查。

  監測眼底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友致盲的主要原因,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是監測的重要意義。

  確診 2 型糖尿病後,就應儘快進行首次眼底檢查,排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 1~2 年行一次複查;輕度病變者每年 1 次,重度病變者每 3~6 個月 1 次。

  監測下肢動脈

  糖尿病容易促使下肢動脈形成硬化斑塊,引起下肢動脈「塞車」而缺血缺氧,引起下肢乏力、發涼、疼痛、破潰等。

  通過下肢動脈超聲可及時確診,並進行積極干預和治療。

  50 歲以上或糖尿病病程 5 年以上的糖友,或合併心腦血管疾病、血脂異常、高血壓、吸菸者,應該每年至少進行 1 次下肢動脈超聲檢查。

  監測體重

  超重或肥胖讓血糖變得難以控制,還會與心腦血管疾病、痛風、腎病等其它疾病狼狽為奸。這裡要注意兩個指標,體質指數和腰圍。

  體質指數是用體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2),數值在 18.5~24 千克 / 米2。

  而男性腰圍應小於 90 釐米,女性腰圍應小於 85 釐米。要注意的是,體質指數正常,腰圍超標,也同樣屬於肥胖。

  這一項比較容易檢測,建議至少每個月測量 1 次體重和腰圍,如有增加趨勢,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尋找原因。

  這 7 項檢查,能幫助糖友們,及時發現身體的異常訊號,並將危險扼殺在搖籃之中。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