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外科 主任醫師 程伏林

  作為全球頭號癌症殺手,近年來肺癌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仍呈持續上升的趨勢。據統計,我國肺癌發病率每年增長26、9%,已成為我國首位惡性腫瘤死亡原因。肺癌指源於支氣管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又稱支氣管肺癌,發病年齡大多在40歲以上,男性居多。長期大量吸菸與肺癌的發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長期大量吸菸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菸者的10~20倍,開始吸菸的年齡越小,患肺癌的機率越高。
  此外,吸菸不僅直接影響本人的身體健康,還對周圍人群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導致被動吸菸者肺癌患病率明顯增加。對肺癌病人的護理,除常規護理外,還要重視是手術前後的護理。

  手術前護理呼吸道管理是術前護理的重點。
  1、防治呼吸道感染

  (1)戒菸兩週以上。
  (2)保持口腔衛生,治療口腔疾病。
  (3)遵醫囑應用抗生素。
  保持呼吸道通暢

  (1)指導及協助病人進行腹式呼吸、有效呼吸、咳痰。
  (2)有大量分泌物時,行體位引流,痰液黏稠時,行霧化吸入,必要時纖支鏡灌洗。
  (3)對呼吸功能失常的病人,必要時機械通氣。

  手術後護理

  1、一般護理

  (1)病人麻醉未清醒前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
  (2)麻醉清醒、血壓平穩後改為半臥位。
  (3)一側肺葉切除術後,一般取健側完全側臥位,有利於患側肺的膨脹。但呼吸功能較差的病人,可取平臥位或患側的側臥位,以免健側肺受壓而限制通氣。

  (4)一側全肺切除病人,可採取患側1/4臥位。
  注意:定時協助病人變換體位,有利於保護面板及預防呼吸和迴圈系統併發症。
  2、病情觀察

  手術後應密切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嚴密監測生命體徵,每15分鐘測量1次,當麻醉清醒且血壓、脈搏平穩後,改為0、5~1小時測量1次。
  注意:病人有無呼吸窘迫,觀察病人神志、面色、末梢迴圈情況,檢查切口敷料有無血性液滲出等。
  3、呼吸道護理呼吸道護理是手術後護理的重點。
  (1)常規氧氣吸入:2~4L/min。
  (2)觀察呼吸頻率、節律、幅度,觀察有無發紺、氣促等缺氧表現。
  (3)鼓勵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必要時通過翻身、拍背等方法,使存於肺葉、肺段處的分泌物鬆動,流至支氣管中排出。
  (4)如果痰液黏稠,可採用霧化吸入以稀釋痰液,必要時還可行支氣管鏡下吸痰。
  4、營養與輸液

  術後病人應該遵醫囑靜脈輸液,以維持體液平衡,嚴格控制輸液量和速度。
  全肺切除者:24小時補液量應控制在2000ml以內,速度以20~30滴/分為宜。
  5、活動與鍛鍊

  鼓勵並指導病人早期下床活動,改善呼吸、迴圈功能,預防肺不張;加強手臂和肩關節的功能鍛鍊,預防術側胸壁肌肉粘連、肩關節強直及失用性萎縮等。
  6、手術後併發症

  護理肺癌病人手術後可能出現一些併發症,應予以預防和治療。
  (1)肺不張、肺炎:重在預防措施:吸氧、應用抗生素、鼓勵並協助病人咳嗽排痰等。
  (2)支氣管胸膜痿少數病人在肺切除術後,會發生支氣管胸膜瘻這種嚴重的併發症,多發生於術後一週。
  表現:發熱、呼吸急促、刺激性咳嗽伴血痰,有氣胸徵。
  確診:將1~2ml亞甲藍通過胸腔閉式引流管注入胸膜腔,若病人咳出帶藍色痰液即可確診支氣管胸膜瘻。
  護理措施:持續行胸腔閉式引流、應用抗生素,必要時做好手術修補瘻口的準備。
  讓病人瞭解吸菸的危害,力勸戒菸。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況,注意休息與活動。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預防呼吸道感染。術後一段時間內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或與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觸,避免與煙霧、化學刺激物接觸。出院後定期複查。如有進行性疲倦、傷口疼痛、劇烈咳嗽、咯血等症狀,應考慮復發的可能,及時返院複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