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主任醫師 熊露

  1、先天稟賦

  “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因此,父母生殖之精的盈虧盛衰和體質特徵決定著子代稟賦的厚薄強弱,影響其體質,父母體內陰陽的偏頗和功能活動的差異,可使子代也有同樣的傾向性,明代萬全《幼科發揮·胎疾》認為:“子與父母,一體而分。”父母形質精血的強弱盛衰,造成了子代稟賦的不同,表現出體質的差異,諸如身體強弱、肥瘦、剛柔、長短、膚色、性格、氣質,乃至先天性生理缺陷和遺傳性疾病,如雞胸、龜背、癲癇、哮喘等。

  2、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的變化,男女體質的形成和演變,大致可劃分為五個階段:

  (1)從出生到青春期,是體質漸趨成熟、定型的階段,體質基本定型於青春期之末。

  (2)青春期到35歲左右,女性的體質常會發生較明顯的變化,且多半是轉向病理性體質,出現一些病態。相對而言,男性這一時期的變化不很顯著。

  (3)35歲至更年期以前的男女,均處於壯年階段,體質變化大多數較為平緩。

  (4)50歲上下的婦女和55~60歲的男子進入了更年期,因天癸漸竭,精血衰減,體質也發生顯著變化。

  (5)更年期以後的老年階段,男女體質日漸虛性化,常以虛為主,兼挾痰瘀。

  小兒生機旺盛,精氣陰陽蓬勃生長,故稱之為“純陽之體”。但其精氣陰陽均未充分成熟,故又稱為“稚陰稚陽”。小兒的體質特點前人概括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易虛易實,易寒易熱。明代萬全《育嬰祕訣·五臟證治總論》指出小兒的體質特點為“五臟之中肝有餘,脾常不足腎常虛,心熱為火同肝論,嬌肺遭傷不易愈。”成年人一般精氣血津液充盛,臟腑功能強健,體質型別已基本定型,一般而言比較穩定。老年人由於內臟功能活動的生理性衰退,體質常表現出精氣神漸衰、陰陽失調、臟腑功能減退、代謝減緩、氣血鬱滯等特點。

  3、性別差異

  由於男女在遺傳性徵、身體形態、臟腑結構等方面的差別,相應的生理功能、心理特徵也就有異,因而體質上存在著性別差異。男為陽,女為陰。男性多稟陽剛之氣,臟腑功能較強,體魄健壯魁梧,能勝任繁重的體力和腦力勞動,性格多外向,粗獷,心胸開闊;女性多稟陰柔之氣,臟腑功能較弱,體形小巧苗條,性格多內向,喜靜,細膩,多愁善感。男子以腎為先天,以精、氣為本;女子以肝為先天,以血為本。男子多用氣,故氣常不足;女子多用血,故血常不足。男子病多在氣分,女子病多在血分。男子之病,多由傷精耗氣,女子之病,多由傷血。此外,女子由於經、帶、胎、產、乳等特殊生理過程,還有月經期、妊娠期和產褥期的體質改變。當月經來潮後,體內產生了明顯的週期性變化,故中醫學有經期感冒熱人血室等專論;妊娠期由於胎兒生長髮育的需要,產褥期由於產育、哺育的影響,母體各系統產生一系列適應性反應,故有“孕婦宜涼,產後宜溫”之說。《金匱要略》將產後體質特點總結為:“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然而,男性在體質上也有不足,男性往往較女性對於病邪更為敏感,更易患疾病,且病變常較嚴重,死亡率也較高。

  4、飲食因素

  臟腑之精氣陰陽,需五味陰陽和合而生。長期的飲食習慣和固定的膳食品種質量,日久可因體內某些成分的增減等變化而影響體質。如飲食不足,影響精氣血津液的化生,可使體質虛弱;飲食偏嗜,使體內某種物質缺乏或過多,可引起人體髒氣偏盛或偏衰,形成有偏傾趨向的體質,甚則成為導致某些疾病的原因。如嗜食肥甘厚味可助溼生痰,形成痰溼體質;嗜食辛辣則易化火灼津,形成陰虛火旺體質;過食成則勝血傷心,形成心氣虛弱體質;過食生冷寒涼會損傷脾胃,產生脾氣虛弱體質;飲食無度,久則損傷脾胃,可形成形盛氣虛體質;貪戀醇酒佳釀,溼熱在中,易傷肝脾。合理的膳食結構,科學的飲食習慣,適當的營養水平,則能保持和促進身體的正常生長髮育,使精氣神旺盛,臟腑功能協調,痰溼不生,陰陽平祕,體質強壯。

  5、勞逸所傷

  適度的勞作或體育鍛煉,可使筋骨強壯,關節通利,氣機通暢,氣血調和,臟腑功能旺盛;適當的休息,有利於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和腦力,維持人體正常的功能活動。勞逸結合,有利於人體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體質。但過度的勞作,則易於損傷筋骨,消耗氣血,致臟腑精氣不足,功能減弱,形成虛性體質。

  6、情志因素

  情志,泛指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心理活動,是人體對外界客觀事物刺激的正常反應,反映了機體對自然、社會環境變化的適應調節能力。情志活動的產生、維持有賴於內在臟腑的功能活動,以臟腑精氣陰陽為物質基礎。“七情”的變化,可以通過影響臟腑精氣的變化,而影響人體的體質。所以,精神情志,貴在和調。情志和調,則氣血調暢,臟腑功能協調,體質強壯。反之,長期強烈的情志刺激,持久不懈的情志活動,超過了人體的生理調節能力,可致臟腑精氣的不足或紊亂,給體質造成不良影響。常見的氣鬱性體質多由此起。氣鬱化火,傷陰灼血,又能導致陽熱體質或陰虛體質。氣滯不暢還可形成血瘀型體質。情志變化導致的體質改變,還與某些疾病的發生有特定的關係,如鬱怒不解,情緒急躁的“木火質”,易患眩暈、中風等病症;憂愁日久,鬱悶寡歡的“肝鬱質”,易誘發癌症。因此,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對體質健康十分有益。

  7、地理因素

  不同地區或地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徵,包括地殼的物理性狀,土壤的化學成分、水土性質、物產及氣候條件等特徵。這些特徵影響著不同地域人群的飲食結構、居住條件、生活方式、社會民俗等,從而制約著不同地域生存的不同人群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行為特徵的形成和發展。同時,人類具有能動的適應性,由於自然環境條件不同,人類以自我調節機制和適應方式,形成了不同自然條件下的體質特徵。《醫學源流論·五方異治論》指出:“人稟天地之氣以生,故其氣體隨地不同。”一般而言,北方人形體多壯實,腠理致密;東南之人多體型瘦弱,腠理偏疏鬆;濱海臨湖之人,多溼多痰。居住環境的寒冷潮溼,易形成陰盛體質或溼盛體質。

  8、疾病針藥及其他因素

  疾病是促使體質改變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來說,疾病改變體質多是向不利方面變化,如大病、久病之後,常使體質虛弱;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腎炎、肺結核等)遷延日久,患者的體質易表現出一定的特異性。但感染邪氣,罹患某些疾病(如麻疹、痄腮)之後,還會使機體具有相應的免疫力,使患者終生不再罹患此病。此外,疾病損害而形成的體質改變,其體質型別還與疾病變化有一定關係,如慢性肝炎早期多為氣滯型體質,隨著病變的發展可轉為瘀血型、陰虛型等不同型別的體質。可見,體質與疾病因素常互為因果。

  藥物具有不同的性味特點,鍼灸也具相應的補瀉效果,能夠調整臟腑精氣陰陽之盛衰及經絡氣血之偏頗,用之得當,將會收到補偏救弊的功效,使病理體質恢復正常;用之不當,或針藥誤施,將會加重體質損害,使體質由壯變衰,由強變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