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任醫師 辛學知

  有媒體報道中國旅遊局欲掀起“廁所革命”,將“消滅傳統的蹲式廁所”,並在全國範圍內新增數萬個新式廁所。“蹲便”和“坐便”,哪種更加科學健康,哪種更加適合你呢?

  上廁所有正確的姿勢嗎?

  由於現在家家戶戶基本都是座便器,我們先探討下“坐便”如廁應該採取什麼姿勢吧。一般來說,如廁時上身建議挺胸直腰並略帶前傾,然後根據自己的舒適程度,調整細節姿勢;當然,如果是蹲著就不存在挺胸問題,把姿勢還原到自然狀態即可。然後要全神貫注,不要有分散注意力的行為。如果發生便祕、排便困難,此時不要死命用力,這樣不僅不利於排便,反而可能給你的心腦血管增加不必要的壓力,特別是有相關基礎病的患者大忌!要知道,許多心臟病患者都是在廁所突然發作的,就是因為用力不當,便便沒排下來,血管先爆了。在排便不暢的時候,適當提肛其實更有效。另外上廁所時間不宜過長,壓力不要過大,做到有規律排便即可。

  兩種如廁方式哪個更科學?

  1、蹲:理論上蹲便更容易排便

  從生理結構上來說,蹲式的排便更符合人體生理,理論上來說排便應該更順暢。這主要是因為人在下蹲時,腹部的壓力比坐著時要大,這能減少腹部用力,對排便有幫助作用。人體有一根U形恥骨直腸肌,它從一側恥骨出發,在直腸後繞一圈,連線到另一側恥骨,形成一個環,正好把直腸鉤拉住,使直腸形成一個尖端向前的角度,這就是肛腸角。“人在一般坐姿中,肛腸角大約是80°~90°,而蹲姿時肛腸角可達到100°-110°。從理論上講,肛腸角越大,直腸越直,排便就越順暢。”人在蹲著的時候,人體曲線還原到最原始狀態,兩腿分開,肛門也會自然分開,肛門擴約肌撐開,這種時候其實更便於排便。

  提醒:蹲的時間太長易患痔瘡

  但說蹲式絕對比坐式好,這又是不對的。因為下蹲姿勢短時間有助排便,但是蹲的時間長了,也容易有其他問題。比如很明顯的下蹲時間長了,肛門周圍靜脈迴流會受到影響,長期如此的話,痔瘡的風險就加大了。

  2、坐:坐著減少腿部壓力,更耗時

  排便姿勢不會直接導致肛腸疾病,坐姿排便也不會增加患上痔瘡、便祕、大腸炎、闌尾炎和結腸癌等疾病的風險,但坐著相對舒服,有人在坐便器上看書看報,延長了如廁時間,從這個角度出發,增加痔瘡發病率也不是不可能。相對於蹲姿,坐姿沒有腹部朝下等重力作用,排空時間更長,腹部用力更多,更耗時。

  蹲便or坐便,哪種更衛生?

  從衛生角度看,如廁後水衝馬桶,會將糞便中的大腸桿菌等細菌飛揚起來,汙染空氣和馬桶坐墊,所以廁所採取蹲便更有利於乾淨衛生,每人一位,安全衛生,人與人之間哪怕是間接的接觸都不會發生,故不存在相互間傳染疾病的問題。更何況,它使用便捷,比較節約寶貴的水資源。雖然在家如廁大部分人更願意選擇坐式的,但出門在外,恐怕大部分人都喜歡蹲式的,這也是從衛生角度考慮。

  無論蹲便坐便都應縮短時間

  其實,無論是蹲便還是坐便,正常情況下都不會有害健康。大便的時間不宜過長,最好要控制在5分鐘以內。另外,老年人要特別注意的是,應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品,以預防便祕,同時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排便時也不要用力太勐。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