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通外科 副主任醫師 劉俊

  腸中風是急性缺血性腸病的俗稱,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道急性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的腸壁缺血性疾病,好發於老年人,約90%發生在60歲以上。近年來,由於環境、飲食等諸多因素的改變,動脈粥樣硬化已逐漸成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也是導致“腸中風”的最主要原因。動脈粥樣硬化不僅僅發生於心腦血管,其對機體的影響是全身性的。隨著病變程度加重,腹腔內動脈血管出現硬化,尤其是腸繫膜上、下動脈,它們對腸道供血極其重要,一旦被阻塞,就會使某段腸道血液供應不足或迴流受阻,使腸壁缺血缺氧,引起腸管出現潰爛、出血、壞死,即引起“腸中風”。

  “腸中風”病人大多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其他多種因素如暴飲暴食、攝入過多脂肪等也可誘發本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性劇烈腹痛和便血,其他常見症狀有腹脹、腹瀉、噁心、嘔吐等。此外,一些表現如“飯後常有飽脹感,上腹不適或隱痛,每次持續1~2小時”、“攝入油膩食物或飽餐後症狀加重、持續時間延長”等則可作為發作前的“徵兆”。

  預防“腸中風”應做到:

  1、儘可能減少誘因:預防、控制動脈粥樣硬化,合理膳食,少吃動物性脂肪,戒菸少酒,控制體重,適度體力活動,情緒開朗。

  2、加強預防意識:如飯後常感腹脹、隱痛,服用消化藥無效,且反覆發生,體重呈下降趨勢,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採取必要措施,控制急性腸缺血發作。

  3、定期體檢:檢查血脂成分、血液流變等專案,尤其是血小板電泳。依據個人症狀不同,可選擇性做超聲檢查、腹部平片、鋇劑造影、CT和MRI等檢查,以期及早發現或排除“腸中風”。此外,對有心房顫動病史的患者,應儘量將平靜時的心率控制在每分鐘60~70次;出現心動過速的患者,應服用藥物以減少血栓脫落;反覆間歇腹痛、便血的老年人,應做選擇性血管造影,瞭解缺血的部位、範圍,在身體狀況好時,有選擇的手術切除病變腸段,以免日後因大出血而發生意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