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糖尿病診療中心 主任醫師 王建華

  與口服降糖藥相比,胰島素具有更加廣泛的適應證,幾乎各類人群、各種型別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應用,但並不代表治療方案千篇一律。對於某些特殊的群體,如兒童、老人、孕婦、肝腎功能不全者、手術患者等等,由於其自身特點以及病情的特殊性,在制定胰島素治療方案時需要個體化區別對待。下面,就來具體談談關於特殊人群胰島素的使用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問題1、腎功能不全患者如何使用胰島素?
  答: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人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而糖尿病人的腎功能一旦受損,口服降糖藥的使用便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嚴重腎功能不全的病人,只能選擇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我們知道,腎臟是胰島素滅活和降解的主要場所之一,隨著腎功能的下降,腎臟對胰島素的降解能力也隨之降低,患者對外源性胰島素的需求量相應減少,因此,腎病患者在使用胰島素的過程中,應當加強血糖監測,及時調整胰島素的用量,以防誘發嚴重低血糖而危及患者生命。
  問題2、慢性肝病患者如何使用胰島素?
  答:肝臟是除胰腺之外,人體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糖調節器官。肝損害可致肝糖原合成功能下降及糖耐量異常,其中部分患者最終會進展為糖尿病,臨床將這種繼發於肝損害的糖尿病稱之為“肝源性糖尿病”。
  與一般的原發性糖尿病不同,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均應採取胰島素治療,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還有助於肝細胞修復及肝功能恢復;禁止使用口服降糖藥物,否則會加重肝功能損害,甚至會導致肝功能衰竭,進而危及生命。“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一般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空腹血糖大多正常或只是輕度升高,因此,一般選擇短效胰島素製劑,分別於三餐前皮下注射。

  此外,由於肝病患者胰島素抵抗較為明顯,因而胰島素用量會稍大。需要提醒的是,由於肝病患者的肝糖原儲備不足,空腹狀態(尤其是夜間)低血糖的風險較高,因此,一般情況下,儘量不要在睡前注射中、長效胰島素,如確有必要,劑量也不宜過大,同時要注意加強血糖監測。
  當然,對於肝源性糖尿病來說,治療肝病、改善肝功才是最為重要的。隨著肝病病情的好轉,血糖可隨之下降甚至恢復正常。
  問題3、孕婦血糖高該如何使用胰島素?
  答:孕婦如在懷孕之前已確診有糖尿病,稱為“糖尿病合併妊娠”;倘若是懷孕之後才發現血糖高,則稱為“妊娠糖尿病”。在治療上,無論是“糖尿病合併妊娠”,還是“妊娠糖尿病”,均不宜採取口服降糖藥治療,以免對胎兒的器官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除了飲食治療以外,胰島素是控制孕婦高血糖的主要手段,建議儘量採用人胰島素。在妊娠早期,血糖升高及波動不是太顯著,可選擇預混胰島素,一天兩次早、晚餐前注;到了妊娠中後期,血糖較高時,可採取短、中效胰島素聯合強化治療,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島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島素。
  一般說來,隨著分娩的結束,大多數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可隨之恢復正常,可以停用胰島素;而糖尿病合併妊娠的患者則需要繼續給予降糖治療,可根據具體情況,繼續用胰島素或者改用口服降糖藥治療。

  問題4、服用激素的糖尿病人該如何使用胰島素?
  答:糖皮質激素所致的血糖變化與所用激素的藥代學特性(包括起效時間、藥效高峰時段、作用維持時間、藥物半衰期等等)以及藥物用法有關。由於大多數使用激素的病人都是將全天的激素用量於上午8點一次性頓服,激素影響的主要是午餐後到睡前這一時段的血糖,因此,“類固醇性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現為午餐後及晚餐後的血糖較高,而後半夜至清晨空腹血糖大多正常或輕微增高。在這種情況下,可於午餐前及晚餐前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島素或同時服用α-糖苷酶抑制劑。
  倘若患者原來就有糖尿病,服用激素後將會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無論是空腹還是餐後血糖都會明顯增高,此時往往需要重新調整病人的治療方案,特別加強對午餐後到睡前這一時段的血糖控制(例如:增加午餐及晚餐前短效胰島素用量),以對抗激素的升糖作用。
  長期、大劑量應用糖皮質激素可使正常人血糖升高或發展為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對糖皮質激素的使用一定要慎重,能不用盡量不用,該減量時及時減量。
  問題5、圍手術期糖尿病患者如何使用胰島素?
  答: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於降低手術的風險,促進傷口癒合。原則上,擬行手術(這裡主要指大中手術)的糖尿病人,如果此前是用口服降糖藥治療,那麼,應該在術前3天停用口服降糖藥,改用胰島素治療,具體方案可採取“預混胰島素”每日兩次早、晚餐前皮下注射,也可採取“三短一長”或胰島素泵胰島素強化治療,力爭在術前把病人的血糖降至正常。
  在實施手術期間,需將胰島素由皮下注射改為靜脈滴注,根據動態血糖監測結果,隨時調整胰島素滴注速率,將病人術中血糖控制在5.0~11mmol/L。
  術後由於病人尚不能馬上恢復正常飲食,因此需要靜脈補充加入一定比例胰島素及氯化鉀的葡萄糖液,以滿足機體必要的能量需求。為了保持血糖平穩,需要根據血糖監測結果適時調整葡萄糖和胰島素的比值(葡萄糖∶胰島素≈2~5克∶1U)。在病人恢復正常飲食以後,可改用皮下胰島素治療,傷口癒合後可調整為口服降糖藥物治療。
  問題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如何使用胰島素?
  答: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人最常見的急性併發症之一,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目前多采用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滴注法,該方法簡便、有效、安全,可大大減少低血糖、低血鉀及腦水腫的發生率。其具體步驟如下:
  (1)第一階段。患者血糖較高(≥16.7mmol/L),可將普通胰島素加入到生理鹽水中靜脈點滴,劑量按每小時4~8U持續靜滴。2小時後複查血糖,如血糖下降小於滴注前水平30%,則將胰島素量加倍,如下降大於30%,則按原量繼續滴注直到血糖下降到13.9mmol/L左右時改為第二階段治療。
  (2)第二階段。當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時,可將原來生理鹽水改為5%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鹽水,內加普通胰島素,葡萄糖與胰島素之比為2~4∶1(即每2~4g葡萄糖給一個單位胰島素),直到血糖降至11.1mmol/l左右,酮體轉陰時,可過渡到平時治療。但在停靜脈滴注胰島素前1小時,應皮下注射一次短效胰島素(一般8U)以防血糖反跳。
  問題7、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何使用胰島素?
  答:老年糖尿病患者絕大多數為2型糖尿病,其自身尚保留有一定的胰島素分泌功能,再加上老年人往往有腎功能減退,胰島素經腎臟降解和排洩減少,因此,老年糖尿病人的胰島素用量不宜過大,否則,很容易發生低血糖,而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低血糖是非常危險的,可以誘發急性心腦血管事件,導致昏迷乃至死亡。
  鑑於老年人對低血糖的感知性低、耐受性差,故對老年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標準宜適當放寬,以空腹血糖<7.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為宜。
  問題8、兒童糖尿病患者如何使用胰島素?
  答:目前我國兒童糖尿病還是以1型糖尿病為主,主要依靠胰島素治療。兒童1型糖尿病按照疾病的程序可分為“急性代謝紊亂期”、“緩解期”(又稱“蜜月期”)、“強化期”及“永久糖尿病期”四個階段,胰島素的用量需要根據不同病程階段及時進行調整。
  在患病之初的“急性代謝紊亂期”,患兒胰島素用量偏大,需儘快把血糖控制到滿意的水平;之後不久,進入3~12個月不等的“緩解期(蜜月期)”,此時患兒胰島素用量明顯減少,為避免發生低血糖,胰島素用量可能僅為2~4單位/天,甚至更少,但一般不主張完全停藥;到了“強化期”以後,需要根據患兒血糖情況再次增加胰島素的用量以控制血糖;糖尿病患兒最終都要進入“永久糖尿病期”,完全依靠外源性胰島素維持生命和防止酮症酸中毒。
  處於青春期的糖尿病兒童,由於性激素、生長激素等胰島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需要增加胰島素用量,此階段患兒血糖波動性很大,病情很不穩定。青春期過後胰島素用量將有所減少,病情逐漸趨於穩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