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主任醫師 陳茂偉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引起的比較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主要傳播途徑為: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診斷梅毒主要是通過血液檢測和臨床症狀相結合,但多數的人對實驗室檢測的結果存在一定的疑問,現就簡單的介紹下有關梅毒實驗室檢測的問題。

  梅毒血清學檢測主要包括:

  一、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試驗(初篩試驗),包括VDRL、USR 、RPR、 TRUST。

  初篩試驗的意義:

  1、可用於療效觀察、判定復發及再感染、以及是否治癒等。早期梅毒患者經充分治療後,反應素可以消失,早期未經治療者到晚期,部分病人中反應素也可以減少或消失。經過治療後,RPR一般會在兩年內陰轉,要求第一年每三個複查一次血清,第二年每半年複查一次血清,這樣連續觀察2-3年。

  2、適用於普查、婚檢、產前檢查及其他健康體檢。可能有生物學假陽性(滴度常小於1:8),如急性發熱性傳染病,妊娠,吸毒,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

  二、梅毒螺旋體抗原試驗(確證試驗),包括FTA-ABS、TPHA (TPPA)、 ELISA。

  確證試驗的意義:抗體出現時間比初篩出現時間早。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對未經治療的梅毒的敏感性:一期76%,二期100%,潛伏97%,晚期94%。特異性99%。梅毒治療後,此致類抗體終身陽性一般不會陰轉(但部分早期梅毒經有效治療可陰轉)因此不作為療效觀察指標。存在一定的生物學假陽性(1%),常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麻風等。

  三、梅毒血清學試驗的結果分析: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