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副主任醫師 張徵

  說起現代社會中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的「三高」敵人——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大家一定不會覺得陌生。而如今,「三高」之後第四高——高尿酸也已浮出水面,正強勢來襲。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了解敵人。關於高尿酸和痛風,社會上有不少常見的認識誤區,有必要跟大家一起來梳理和學習。

  高尿酸未必痛風,痛風也未必高尿酸

  痛風源自高尿酸,但並不是說有高尿酸就一定會有痛風,只有當血液中的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並引起滑膜炎症時才導致痛風的發生,事實上,只有約 10% 的高尿酸患者才會發生痛風。

  反過來也一樣,由於痛風的致病因素複雜,不少患者在痛風發作時,血尿酸水平可能還在正常範圍之內,這時可不要迷信於檢驗結果而耽誤了對痛風的及時治療。

  高尿酸不只會誘發痛風

  尿酸是「嘌呤」在人體的代謝終產物,高尿酸對人體多個組織器官都具有危害作用。過高的尿酸沉積在骨骼、關節處,會引起痛風;沉積在腎臟會引起腎病、誘發腎臟功能衰竭;高尿酸還會大大提高發生多種代謝相關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對於痛風患者,尿酸「正常」還不夠

  按照國際標準,尿酸的正常範圍是:男性 < 420 μmol / L、女性 < 360 μmol / L。但是,對於痛風患者,把尿酸控制在這樣的「正常」範圍是不夠的,最新指南建議把痛風患者的血液尿酸水平長期穩定於 300 μmol / L 以內,這樣才能促進痛風石的溶解,有效預防痛風發作。

  沒引起痛風的高尿酸也需要治療

  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議由來已久,但目前學術界已經基本統一意見:不管一個人有多「健康」,只要尿酸超過了 520 μmol / L,就應該進行降尿酸治療;如果這個人還合併有糖尿病、慢性腎病或具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那麼只要尿酸超出上述的正常範圍,即使沒有痛風發作,也需要啟動治療。

  痛風急性發作期也可以使用降尿酸藥物

  長期以來的觀點均認為,如果在痛風急性期使用降尿酸藥物,可能導致關節內痛風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結晶沉積在組織中加重炎症反應。因此,「痛風急性期不能用降尿酸藥物」幾乎已成為痛風治療中的金科玉律。但是,2012 年《美國痛風管理指南》首次提出,在有效的抗炎藥物「保護」下,急性期降尿酸治療並非禁忌。緊接著,2013 年中國《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治療的專家共識》也認可了這一觀點,認為不需要等到痛風急性症狀緩解兩週後,而是可以立即開始降尿酸治療。

  對於這一「有悖常理」的前衛觀念,臨床醫生普遍還是傾向採取保守態度。畢竟,老觀點由來已久、深入人心;而新觀點也還需要更多循證證據,它更大的臨床意義在於,對在服用降尿酸藥物過程中出現痛風急性發作的患者,可以據此無需停止降尿酸治療。

  痛風患者單純飲食控制遠遠不夠

  人體血液中的尿酸,80% 來源於自身嘌呤代謝、只有 20% 來源於食物攝取。所以,靠單純的飲食控制對降低血液尿酸水平的作用十分有限(多數只能下降10% - 20% 或 70 - 90 μmol / L)。因此必須依據病情合理選用藥物。

  不少患者由於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拒絕服藥,這屬於典型的「因噎廢食」。

  只要科學、規範地用藥,發生藥物罕見併發症的風險並不比出門遭遇車禍的可能性更高,誰會因為害怕車禍就成天宅在家裡呢?

  高尿酸和痛風的治療不能完全依賴藥物

  應用降尿酸藥物後,有些患者便自以為從此高枕無憂,可以在飲食上大快朵頤。然而,「大不了再多吃片藥唄」,這樣的想法不僅錯誤而且危險。

  對於痛風這樣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低嘌呤」飲食是治療的前提和基礎。不在源頭上減少「嘌呤」攝入、單靠藥物根本無法控制病情。而由於飲食無度導致尿酸明顯升高,不得不增加藥物劑量,這大大提高了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

  高尿酸患者不需要停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百年經典老藥,應用範圍非常廣泛。但是,小劑量阿司匹林會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排泌,被認為是引起高尿酸血癥的重要誘因。以前,對於痛風但需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醫生往往建議停藥。但新的觀點認為,對於已經發生痛風的患者,阿司匹林所起的負面作用其實非常微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這對於臨床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比如,為了預防心血管疾病危害而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者的痛風患者,大可不必停藥或換藥。

  手術並不能根治痛風石

  痛風石是尿酸超過其飽和度而析出的白色晶體,好發於關節伸側、肌腱和骨突表面。通過服用降尿酸藥物、保持尿酸 < 300 μmol / L,可以減少痛風石。但手術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尿酸水平居高不下,痛風石切除後還會復發,而且手術切口難以癒合,易誘發感染。所以,除非痛風石巨大,或影響關節功能、壓迫神經,一般不主張通過手術切除。

  總之,高尿酸和痛風,發生率高,危害性大,事關健康安全,不可不察。然而,和很多常見疾病一樣,網路流言當道,謬誤甚囂塵上,如果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背景、不花功夫時間勘別真偽,想找到靠譜的知識,並非易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