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任醫師 於文勝

  每天到臨床去查房,在不同的手術科室會遇到不同的患者和家屬關切的詢問手術後可以吃些什麼,吃什麼可以更快讓傷口癒合。親戚朋友送來的這個能不能吃,那個能不能吃???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解答關於術後營養相關的 8 個疑問。

  1、手術後的患者為什麼需要特殊的營養支援?
  正常人每天都需要一定的能量和營養素來維持正常代謝,更何況手術的巨大消耗了。
  術前因為禁食、各種檢查和操作,術中因為失血、各類有創操作,術後的傷口疼痛、體液丟失等等都會造成患者能量消耗較平常時增加。
  術後機體的炎症反應和傷口癒合也會額外消耗較多的能量和營養素。更不要提如果患者出現各種併發症,比如感染、消化道瘻等等。
  長期處於禁食或者幾乎禁食的狀態,各種營養素的儲備都在悄悄的耗竭。於是,我們就會看見患者一天天消瘦,臉色也沒有往昔的紅潤,一副軟弱無力的樣子。
  2、喝雞湯和魚湯可以幫助康復嗎?
  這事手術後患者和家屬最常問的問題,沒有之一。
  答案是不能。應該要吃雞肉、魚肉等含有優質蛋白的食物才能補充機體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質。
  雞湯和魚湯在老百姓的傳統觀念裡營養豐富並且可以長傷口。
  其實不然,雞湯和魚湯雖然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燉煮,但是主要的營養物質――蛋白質並不會釋放入湯裡。

  湯裡主要存在的是這些肉類食物的嘌呤、調味料、油脂,當然伴隨燉湯時間的長短,會有不同程度的氨基酸溶解在湯裡。相比雞肉和魚肉而言,湯的價值沒有想象的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奶白色的湯,也沒有更營養。很多患者家屬說要把魚湯熬成奶白色才會最有營養。燉過魚湯的人都知道,如果把生魚丟進水裡燉煮,無論如何也不會出現奶白色。想要得到理想的湯色,必須要事先把魚稍微用油兩面煎一下才能達到效果。事實上奶白色的湯是脂肪乳化的結果。
  3、到底吃什麼可以幫助康復?
  如果僅僅是做了手術,患者本身沒有肝臟疾病或者腎臟疾病的話,營養師一般會循序漸進,從不均衡的流質和半流質飲食(稀飯、麵條等)開始逐步發展到均衡的飲食。所謂均衡,就是蛋白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的全營養素飲食。
  特別強調的是,很多患者和家屬喜歡放大蛋白質的作用,比如使用蛋白粉或者高蛋白營養粉等等。這樣使用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患者的能量供給要全面且充足。全面指的就是均衡,三大營養素都要齊備,不要顧此失彼;充足就是每種營養素的量要能滿足患者需求。
  簡單點說,如果已經開始正常吃三餐了,米、面等主食要吃夠,含高蛋白的自然食物如雞蛋、牛奶或者奶製品也要攝入。如果總能量補充不足,即便再多的蛋白粉也無濟於事,反而會加重腎臟負擔。

  4、蛋白粉對傷口癒合有益嗎?
  迷信蛋白粉的不只是患者和家屬。蛋白粉對於傷口癒合有幫助嗎?回答是,有,但不能迷信它的作用。
  的確,蛋白質對於組織修復有重大的不可替代的意義。但是蛋白粉的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也就是說,如果患者吃的能量不夠,那麼喝蛋白粉也於事無補,白白浪費了;如果能量供應合理且充足,作為蛋白質的有益補充,蛋白粉是有用的。
  患者用蛋白粉前要先跟醫生或者營養師確認自己的腎臟功能,如果已經有腎臟損害,就要少用或者不能使用了。
  蛋白粉的種類繁多,主要使用頻繁的是大豆蛋白和乳清蛋白製成的純度較高的蛋白粉製劑。大豆蛋白製成的對於痛風病史的患者就不推薦使用了,乳清蛋白粉基本應用人群更廣泛沒有禁忌。在衝調飲用的時候,切忌開水,最好使用溫涼的開水。
  5、吃醬油會留疤嗎?
  不會。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醬油。醬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質和澱粉質原料,原料經蒸熟冷卻,接入純粹培養的米麴黴菌種製成醬曲,醬曲移入發酵池,加鹽和水發酵,待醬醅成熟後,以浸出法提取醬油。在此後的過程中被菌類分解的蛋白質變成氨基酸,氨基酸在氧化過程中,以及和澱粉類物質發生反應過程中均會產生黑色物質,也就是醬油紅黑色的來源。
  而醬油的主要營養成份包括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質、糖類、酸類等。醬油作為烹飪原料做成菜品並被吃進肚皮後,並不會直接聚集到傷口處,而是要在胃腸道的大化工廠裡進行進一步的分解和處理。色素等物質則會在肝臟進行代謝分解。
  此外,我們日常看到的黑斑或者面板較黑,則是由於面板正常的對紫外線的防禦而引起的,主要與酪氨酸的活性以及我們自身黑色素細胞的數量和合成能量相關。
  6、什麼時候開始吃?
  每天早晨醫生查房,頭幾句話就會問患者飲食情況。比如,剛剛術後兩天的患者,醫生會問餓不餓,還會問有沒有放屁等等。不要小看這兩個簡單的問題,可是科學的凝練。
  患者主觀的飢餓感往往是胃動力恢復的表現,而是不是排氣則是腸道動力復甦的體現。
  具體什麼時候開始吃,其實是患者自己的身體在做決定。儘管國外的很多教科書裡把術後開始早期腸內營養的時機提前到術後 48~72 小時以內,但是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大多數患者如果胃腸道動力沒有巨集觀性的恢復,即便給患者喂飼各種營養,往往也收不到特別好的效果。
  因此,一方面為了維持和保護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另一方面為了不給患者尚未恢復的胃腸道增加過多的消化負擔,臨床上會從給生理鹽水、糖鹽水、米湯等無負擔食物開始。即使患者沒有自己真正開始吃東西,醫生也會通過其他方式保證患者的營養。
  7、為什麼有的患者術後不能直接吃飯?
  回答是視情況而定。比如,骨科手術的患者,特別是四肢骨折或者關節手術的患者,如果沒有會影響到進食的因素或者沒有特殊的體位,可以在麻醉過後患者意識清醒的狀態下慢慢「從少到多,從稀到幹」恢復飲食。畢竟術前和術中胃腸道都沒有滿負荷工作了,重新上崗需要適應。
  但是對於咽喉部手術(吞嚥需要口腔內肌群和咽喉部肌群協力完成)、胃腸道手術(胃腸道區域性需要休息)、顱腦手術(患者可能暫時沒有恢復意識,即便恢復也可能出現應激性潰瘍)的患者,營養師會配合醫生一起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開出不同的營養治療方案,這就讓簡簡單單的「吃飯」過程變得科學和複雜起來。
  8、吃的過程中會有什麼樣的問題出現?
  如果營養師覺得患者的消化功能尚未達到可以自己進食的水平,可能會採用從鼻腸管或者鼻胃管給予腸內營養。
  腸內營養液順利加量到患者的目標治療量後,營養師們往往就會開始建議患者試餐。試餐就是試吃。從術前到術中再到術後,患者許久沒有咀嚼過想念已久的自然食物了!然而,即便是熟悉的食物,也需要從最簡單的稀飯、軟麵條、饅頭、牛奶、雞蛋等慢慢嘗試、過渡、累加起來。
  另外,臨床上還特別需要注意各類水溶性和脂溶性維生素自己礦物質的補充,比如維生素 C,鉀,鎂等。
  只有每加一樣或者幾樣食物,沒有不適或者不良反應,才可謂順利進軍到最終的勝利。可以自己正常的吃自然的食物,就離全面康復出院不遠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