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科 主任醫師 劉雲霞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相信不少人都聽過,但是你真的理解這句話嗎?

  怎樣科學理解“秋凍”?

  秋季天氣轉涼後,時而出現氣溫回升的現象,俗稱“秋老虎”。因此,過多過早地增加衣物,一旦遇到氣溫回升,出汗著風,很容易因熱傷風而感冒。天氣從熱到冷是個漸變的過程,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趕緊穿上許多衣服,甚至冷一點兒就穿上棉衣,這種做法欠妥。秋季應該凍著點,衣物要慢慢地新增。

  所以,“秋凍”有助於鍛鍊耐寒能力,在溫度逐漸降低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鍊,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提高機體的產熱效率,提高對低溫的適應能力。

  人的體溫一般在37攝氏度左右,體溫太高或太低,都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如今已經立秋,天氣轉涼,適當少穿些衣服有助於鍛鍊耐寒能力,增強對低溫的適應力。但是“秋凍”並非適宜所有人。

  五類人不宜“凍”

  1、慢性肺病患者

  “秋凍”也是有條件的。一般情況下,日照溫度在15℃~20℃時,人們可適當減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時,就要及時添衣。對於有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凍”。這類病人,素體虛弱,寒邪易乘虛而入,造成氣管、支氣管等痙攣,從而誘發氣管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的發作或加重。

  2、心血管疾病患者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心繫疾病多與機體內的津、血執行不暢相關。由於津、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因此津、血的執行狀態受外界溫度影響很大。寒性收引,寒客血脈,則氣血凝滯,血脈攣縮,心脈失養,從而引發血壓的波動及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發生。所以對於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因為體質虛弱,不能耐受增加運動以防寒及增強機體抵抗力的活動,所以不應“秋凍”。

  3、胃腸病患者

  對於胃腸病患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性潰瘍等,還應小心對待秋凍。一般自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是潰瘍易發季節。胃是多氣多血之腑,寒則收引,受涼後氣血執行不暢,則會諸症蜂起,或吐或洩,或脹或痛。所以若遇秋風瑟瑟,還是應該及時新增衣物的,不能過分“秋凍”。

  4、關節病患者

  “秋凍”要適度,不能隨便凍,尤其是對人體重要部位加強保護,如頭、胸、腹、足、頸、肩、腰、膝關節等。如患者增添衣服後仍不能緩解,就應該及時就醫,查明引起疼痛不適的原因,儘快治療。

  5、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凍”,一是因為“秋凍”容易感冒。長期或者不定期的高血糖使人體白細胞的吞噬能力降低,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所以季節交替、忽冷忽熱時容易感冒。二是以防患者血管痙攣。當糖友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氣刺激時,會發生血管痙攣,使血流量進一步減少,而其常合併周圍血管神經病變,會導致微迴圈障礙,容易引起組織壞死和糖尿病足。另外像肚臍、後背和雙腳初秋可凍不得,反而要捂一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