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腸癌的發病率正在不斷上升,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裡,腸癌的發生率比農村顯著增高。腸鏡檢查是早期發現腸道疾病的最佳辦法。但許多患者由於對腸鏡檢查不瞭解,產生恐懼感,進而拒絕進行腸鏡檢查。正是這種恐懼心理使很多患者耽誤了病情,讓本可以擁有的康復機會白白錯過。
臨床上常碰到因懼怕接受腸鏡檢查而延誤治療的病例,實在可惜。也有人錯誤地認為“只要便血停止就沒事了”,終致延誤腸癌或癌前病變的診斷,沒能得到行之有效而創傷更小的處理。還有的最初有便血時曾診斷為痔瘡出血或腸炎出血,以後再出血時也拒絕接受腸鏡檢查,仍以痔瘡或腸炎出血解釋而延誤了診斷。
美國醫學界提出,年齡超過50歲的無症狀者,應行第一次腸健康檢查。在亞太地區,結直腸癌工作組於2007年9月在香港舉行的“亞太地區大腸癌共識”會議上指出:50歲後應進行大腸癌篩查。同時指出,由於亞洲某些地區的人(例如中國、日本、韓國)較其他地方的人更易患大腸癌。而在中國,由於腸癌的發病較西方人早,中國人的第一次腸鏡檢查以篩查腸癌的時間應提早到40歲。
腸鏡,是檢查腸道疾病主要的醫療裝置,它是一條長約130釐米、可彎曲、末端裝有一個光源帶微型電子攝影機的纖維軟管。檢查時由肛門慢慢進入大腸,並可到達小腸末端,以檢查大腸部位及小腸末端之病變。相對x線、CT、MRI和胃鏡等檢查來說,人們對腸鏡顯得稍微陌生一些。隨著腸鏡效能的改善及操作技術的提高,腸鏡檢查的適應證已變得越來越寬鬆,也越來越為患者和體檢者所接受。
一般而言,凡懷疑大腸或迴腸末段病變而未能明確診斷者,如無檢查的禁忌證,均可行腸鏡檢查。腸鏡檢查直觀、清楚,還可對可疑部位進行活檢,必要時還可即時進行內鏡治療,其優越性顯而易見,是其它檢查手段所無法替代的。
通過腸鏡健康檢查可以發現沒有症狀的較早期階段的腸癌,以便得到較及時的治療;發現早期腸癌,部分可以進行單純的腸鏡下切除而免除手術治療的創傷;發現癌前病變,如腺瘤性息肉等,並進行腸鏡下切除,從而阻斷其向腸癌發展的過程,達到防癌的目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