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疝與腹壁專科 主任醫師 湯睿

  生完孩子肚皮收不回去,產生了裂縫,也就是“產後腹直肌分離症”,該怎麼辦呢?要手術嗎?能不開刀嗎?今天就來詳細聊聊。

  產後腹直肌分離的本質是懷孕時肚皮被拉伸過頭了,導致了腹壁肌肉和腱膜的部分破壞,我們腹壁縱向的中線——醫學上稱為白線,在產後不能恢復原來的樣子,變薄變寬,使得原本貼近的兩側腹直肌向外分離。在外觀上,當腹部用力時中央區域就會有明顯地隆起,而收腹時會看到中線位置存在一條深溝。

模擬圖片

  既然這個情況的病理改變是腹中線變薄變寬,腹直肌向兩側分離,那麼治療原則就是讓腹中線變厚變窄,讓兩側的腹直肌向中間重新靠攏。那怎麼才能做到呢?似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手術,把兩邊縫起來,關閉裂縫。

  聽到手術寶媽們都害怕(驚恐表情),這個中線在肚子上可是從上到下有三十公分,這麼大一個刀口和疤痕誰受得了!有別的方法嗎?能不開刀嗎?

  先壓壓驚。首先告訴各位辣媽,大部分的產後腹直肌分離是不需要手術的,大部分的分離經過鍛鍊是可以改善的。是不是寬慰了很多?

  不過呢?分離的媽媽們也要有所準備,鍛鍊仍然是一個辛苦而相對漫長的過程。怎麼鍛鍊?既然是腹部的問題,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仰臥起坐。No,No,No!千萬別這麼練,仰臥起坐無效甚至會加重分離。對於腹直肌分離這一情況的鍛鍊,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

  首先是腹部鍛鍊,正確的是做各種“收”的鍛鍊動作,比如平板支撐、站姿收腹、跪姿收腹、跪姿伸腿、仰臥抬腿、仰臥抬腿等等。

  而鍛鍊腹肌最常用仰臥起坐等屈曲增加腹壓的動作以及俄式轉體等各種扭轉動作是禁忌的,另外瑜伽中的很多強力拉伸和扭轉的動作同樣也不適合的。

  有不少寶媽懷疑這些鍛鍊是否有效,似乎並不是在鍛鍊腹直肌。這裡要告訴大家,其實懷孕時的過度牽拉是包括了整個腹壁,也就是說也導致了除了白線外的側方肌肉和腱膜的鬆弛,只不過中線的表現最為突出,有效的鍛鍊會是腹壁得到整體的加強,這樣才會有一個整體的“收緊”作用。

  同時還可以結合各種合適的有氧運動,比如游泳、快走、慢跑、跳繩、騎自行車等等。自我感覺起效多數都是堅持鍛鍊1-2個月以後,多數媽媽堅持三個月後會有改善。鍛鍊應在產後身體復原後,一般產後2月後儘早開始,產後6個月之內效果最好。如果是產後兩三年後才發現分離再進行鍛鍊的,效果就會變差。此外,有些寶媽產後還存在盆底機能問題,也應該到醫院或者在家進行盆底康復訓練;部分醫院裡還有的電生理刺激會使腹部肌肉被動收縮從而強化肌群的訓練也可以嘗試。

  如果鍛鍊3-6個月後有顯著改善,分離寬度能恢復到兩指以內就暫時不用手術,繼續鍛鍊。但如果通過半年以上的正確鍛鍊,無效或者分離繼續擴充套件,那的確需要該考慮進行手術修復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