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哮喘是一種常見病
哮喘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是由多種細胞特別是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T淋巴細胞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症。據統計中國目前大約有2000萬患者。其患病因素包括遺傳因素、過敏源、感染和社會心理因素等。
哮喘患者一旦患病痛苦程度極高,而且其中近一半起病於三歲以前,只能緩解症狀,無法徹底治癒。
這就意味著大部分患者幾乎終生被喘息,氣急,胸悶,咳嗽等症狀所控制,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所以儘管我們目前尚無法徹底治癒哮喘,至少要找到有效治療途徑以儘可能的預防哮喘的發作,降低用藥量,降低藥物不良反應,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但是既往的藥物治療模式並不能滿足患者的要求。
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弗洛伊德和亞歷山大就認為哮喘的心理因素主要是圍繞著對母親的過度依賴和分離恐懼的潛意識衝突。隨著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大約有一半的哮喘發病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兩成的的哮喘是由心理因素直接誘發。發達國家唿吸專家開始認識到哮喘是一種典型的心身疾病。過敏、感染和社會心理因素三者的相互作用才是哮喘發生發展的基本原因。所以世界衛生組織的規範化治療方案中指出,心理治療在哮喘的治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弗洛伊德和亞歷山大就認為哮喘的心理因素主要是圍繞著對母親的過度依賴和分離恐懼的潛意識衝突。到本世紀越來越多的唿吸科專家認可社會心理因素在哮喘的發生、發展、轉歸和預後起著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將哮喘的喘息發作和咳嗽症狀看作是是期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和保護的“被壓抑的哭喊”。
2、常導致哮喘發作的原因
這些社會心理因素包括情緒因素、生活事件、認知模式、行為模式、人格特質等。
首先,強烈的精神或心理刺激是最常導致哮喘發作的社會心理原因。近7成的哮喘患者有或輕或重的抑鬱,除此之外焦慮、恐懼、憤怒、悲傷、興奮都可能導致哮喘的發作。
各種生活事件也有可能誘發哮喘。失戀、喪偶、原生家庭不睦、經濟困難、下崗、升職工作壓力、人際衝突、居住環境不佳都可能成為哮喘發作的原因。災難性事件同樣也會誘發哮喘發作。在911之後幾周紐約的哮喘的發病率提高了27%。一些原因如經濟緊張,學習困難等甚至會增加哮喘死亡的機率。
錯誤的認知模式和行為模式也會導致哮喘的頻繁發作。而積極的認知模式可以減少發作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哮喘患者的內在信念常常是災難性的,往往會在實際的危險沒有發生之前,就開始過度緊張。甚至會因為發現自己忘記攜帶哮喘噴霧而誘發哮喘。
儘管所有人格型別的人都有可能罹患哮喘,但是依賴性強、被動、敏感、情緒不穩定的人格特質的人更容易罹患哮喘。
哮喘的治療除了醫生的努力,患者自身的努力更為重要,那些把治療的責任完全的推給醫生的依賴性患者的生存質量最差。這些人格特質的人在人際關係中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會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與他人的交往中常常感到自卑,常常缺乏人際安全感,並且對他人和社會常常抱有負面的態度。他們更容易感到孤獨和對周圍環境及未來感到不確定。在生活中缺乏良好的社會支援系統,常常迫切的期望有人能夠真正的瞭解自己和關注自己,哮喘就成為了一種吸引他人的一種方式。
哮喘的治療除了醫生的努力,患者自身的努力更為重要,那些把治療的責任完全的推給醫生的依賴性患者的生存質量最差。
也有的人可能並不缺乏足夠的關注,相反在他的人生旅途中,尤其是早期親子關係中得到了太多的關注。那些家庭關係尤其是母子關係中存在過度的照顧和依賴的兒童或成人也不乏因為對分離的恐懼而發病的例子。當然相反,父母過於嚴厲,也會導致孩子自卑、壓抑、敏感,而更容易成為哮喘患者。
3、重視心理調節
自我中心的人也更容易被哮喘找上門或者患病後更容易發作。他們常常比他人更容易感到自己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而焦慮不安、憤懣;也可能更容易相信自己的想法而不遵從醫囑,不能接受正確系統的治療方法而導致發病。
社會心理因素會導致哮喘的發生,同樣哮喘也可能會誘發心理疾病。由於哮喘導致的生活質量的降低,患者更容易患抑鬱症、恐懼症、等心理疾病。也有少部分的驚恐障礙等心理疾病被誤診為哮喘。此外,一部分治療哮喘的藥物,如β受體激動劑等藥物可能會誘發焦慮。
所以,在哮喘的治療中要充分重視生理-心理-社會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除了常規的抗炎、抗敏、免疫治療等方法之外還有重視心理調節和精神科藥物的合理使用。
心理治療並不可怕,如果你正視它。我希望能幫助您,去做那些您未完成又很想完成的事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